應對氣候危機 我們必須轉變儲水思路
作者:馮慧蘭,世界銀行常務副行長
在我們眺望窗外或閱讀新聞時,很難對氣候變化的影響視而不見。自然災害發生的頻率驚人。氣候變化打亂了全球天氣模式,引發了越來越的多洪水、干旱和熱浪等極端天氣事件,加劇了水資源短缺,從巴基斯坦到美國再到肯尼亞,人民飽受災難之苦。
資料圖 世界銀行供圖
水安全風險是對實現全球可持續發展目標的最大威脅。全球升溫2-4攝氏度,就可能導致40多億人遭遇某種程度的缺水。從歷史上看,儲水系統使人類能夠在各種氣候條件下得以生存發展。但隨著氣候的變化,許多儲水系統或在某些地區已經變得難以發揮作用。造成水危機加劇的情況是,世界已經出現日益擴大的儲水缺口,即需要的儲水量與給定時間和地點實際存在的儲水量之間的差異。
在過去的50年里,全球人口增加了一倍,但由于冰川和積雪融化,以及對濕地和沖積平原的破壞,天然淡水儲量減少了約27萬億立方米。與此同時,由于泥沙淤積使人工水庫的庫容變小,以及很多地區的水壩、蓄水池及其他水利工程維護滯后,人工儲水設施的儲水量受到威脅。
簡而言之,全球儲水量正在不斷減少,而儲水對減緩氣候變化的影響至關重要。要想實現適應和減緩氣候變化的目標,無所作為不是一種選擇。為了管控不斷加劇的水文變化,滿足因氣溫上升而增加的用水需求,并保持糧食和能源安全方面的進展,要求我們從根本上改變儲水觀念和管理策略。如何改變傳統的儲水規劃和管理方式,才能滿足二十一世紀日益緊迫的用水需求呢?
自然必須是解決方案的主要組成部分。地球上超過99%的淡水儲存是在自然界,但在很大程度上被看成是理所當然的。我們需要更好地認識到,地下水、濕地、冰川和土壤蓄水等自然儲水是生存的基礎,并相應對其進行保護和管理。了解我們擁有的資源,是朝著不把大自然視為理所當然和避免不必要地消耗大自然(就像多年來全球很多地區的做法)邁出的第一步。
另一方面,人工蓄水有助于補充不斷變化的水資源供應,緩解極端情況,提供基本的服務。這其中包括清潔飲用水等重要服務,包括為城市發展提供大量用水、防洪、清潔能源、交通和灌溉等。為糧食生產儲備水資源有助于緩解干旱的影響,而干旱可能對最脆弱人群的健康與發展造成負面影響,持續影響幾代人。與供水沒有保障的企業相比,供水有保障的企業效益更高,特別是在非正規部門。重要的是,發電站水庫儲存清潔能源,有助于緩解氣候變化。
雖然社區和經濟體(無論大?。┒嗄陙硪恢币蕾囎匀?、人工和混合型解決方案,但長期以來都是孤立地開發和管理——這是有代價的。儲水系統之間相互競爭,為不同的利益相關方提供不同的服務,往往被國界或邊界分隔開,導致水資源開發或放水缺乏協調性,總體效益降低。由于地下水、流域和沖積平原等自然儲水類型往往被視為理所當然,對其為各經濟部門和各地方利益相關方提供的服務缺乏了解,因而導致過度使用和退化。一些儲水投資項目被證明難以應對氣候變化的挑戰,需要進行調整以解決安全問題和達到性能要求,比如防御更加頻繁的洪水。將自然與人工儲水相結合的儲水系統會比單一設施更能抵御天氣帶來的沖擊。
修訂儲水戰略并不是應對氣候變化的全部答案,但兼顧各經濟部門和各利益相關方(包括公共和私營部門)并有投資支持的綜合方式,可為適應氣候變化的可持續解決方案奠定堅實的基礎。為實現這一目標,從政策制定者到水資源管理者,各級人員都需要開始考慮評估、開發和管理儲水問題,不是作為服務于少數利益相關方的獨立設施,而是作為綜合性系統,兼顧各種自然、人工和混合儲水方法,提供旨在保護子孫后代的具有韌性的解決方案。
《為未來儲存:儲水新范式》(What the Future Has in Store: A New Paradigm for Water Storage)報告利用世界銀行數十年的全球水資源綜合管理經驗,為各國開發、運營和加強供水服務提供支持。該報告為重新思考儲水解決方案設計提供了一個實用的框架,包括各種有用的工具,從自然和人工基礎設施長期投資評估,到不確定性下的決策,再到統籌規劃技術和國際案例研究。報告提供了分步指導,幫助各級利益相關方著手將新理念付諸行動。
氣候變化帶來的不確定性日益增加,令人生畏。我們必須面對這樣一個現實,即過去不一定是未來的可靠指南;然而,我們必須采取行動。但是,當我們目睹在世界上一些地區,人類幾十年的發展成果被極端水文事件在短短幾天或幾周內抹殺殆盡,顯而易見,未來最具韌性的將是那些充分利用了其水資源儲備的社區和地區。在我們迎接氣候變化背景下的發展挑戰時,智能化的儲水解決方案可以成為人類缺水之苦與未來水安全保障之間的決定因素。長路漫漫,但我們別無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