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視頻播放位置
下載安裝Flash播放器■ 蔣悅音/文
中國共產黨第十七屆中央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十二五規劃的建議》全文于近日公布。該《建議》從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堅持擴大內需戰略、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提高產業核心競爭力、積極穩妥推進城鎮化、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務體系、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加快改革攻堅步伐、進一步提高對外開放水平等十余個大方向上對“十二五”規劃進行了定調。
筆者以為,當中國社會經濟建設在“十一五”期間以科學發展觀和構建和諧社會為主旨取得舉世公認成就之際,即將到來的“十二五”期間,包容性增長必將使科學發展觀在經歷了數年實踐洗禮之后進一步深化。之所以說是包容性增長,這是因為發展和增長的內涵不同。
眾所周知,經濟增長和經濟發展雖然近義,卻具有完全不同的內涵。在早期的經濟學理論中,經濟增長和經濟發展是同一個概念;但隨著發展經濟學在實踐中不斷被完善和修正,經濟增長與經濟發展是兩個不同性質概念已成為一種共識。經濟增長更多屬于一個物質生產方面的概念,經濟發展則是一個經濟、社會等多方位進步的范疇。在這兩者之間,如果前者被過分強調,就會出現“唯GDP”論。增長是發展的基礎,實現由經濟增長向經濟發展的均衡過渡,正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和注重科學發展的真正寓意。
包容性增長應是一個由國富向民富進一步轉型的理念,效率與公平之間的平衡將更加有利于增強國民幸福感。五中全會對于保障和改善民生給予了前所未有的重視,不僅提出了必須逐步完善符合國情、比較完整、覆蓋城鄉、可持續的基本公共服務體系,以此提高政府保障能力、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還再次強調要加強社會建設,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務體系,促進就業,構建和諧勞動關系,合理調整收入分配關系,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努力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健全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加快醫療衛生事業改革發展等等,均是這種轉型特征的進一步詳細闡述。
從我國的現實國情和經濟發展階段來看,當總量發展進入到高速軌道并行駛到特定十字路口時,以往地方政府主導的高投入、高能耗、低產出的粗放經濟增長模式,就面臨著轉型的壓力。依靠低成本資金使用低價工業土地和廉價勞動力支撐的工業企業基礎,就必須向培育現代企業核心競爭力方向轉變。而在這個經濟轉型過程中,包容性增長將是消除經濟轉型陣痛和化解社會矛盾的一劑溫潤良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