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山高坡陡、地形破碎,巍巍烏蒙山,曾讓畢節人吃盡苦頭,陷進“越生越墾、越墾越窮、越窮越生”的泥潭。1988年,當時的貴州省委、省政府審時度勢、超前謀劃、作出決策:建立畢節地區“開發扶貧、生態建設”試驗區,邀請中央統戰部、各民主黨派中央、全國工商聯到畢節開展智力支邊。此后,統戰部門共組織200多批考察組幫助制定發展戰略和產業規劃,與8個縣建立定點智力支邊扶貧制度;300多批、2800多人次的專家學者和企業家到畢節幫助工作;直接引進資金和捐贈物資6億多元,幫助引進、聯系和推動的項目100多個,涉及資金近500億元。
在總結畢節實驗區建設的基礎上,根據胡錦濤總書記關于“思想上同心同德、目標上同心同向、行動上同心同行,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最鮮明的特質”的科學論斷,中央統戰部以打造同心品牌為平臺,與各民主黨派中央、全國工商聯共同發起推動科學發展、保障改善民生和促進社會和諧為主要內容的五大工程,在欠發達地區開展助推發展、改善民生、智力支持、生態建設和示范帶動等工程。各民主黨派和工商聯參與中國農村扶貧開發進入了一個嶄新階段。
考察帶動:全國工商聯創建了由非公有制經濟代表人士為主的扶貧工作委員會。在織金縣,通過帶領企業家實地考察,采取教育扶貧、項目扶貧、科技示范扶貧、勞務輸出扶貧、光彩事業扶貧等方式進行全方位幫扶――引進和實施各種項目90多個。捐款捐物、投入和引資1000多萬元。支持定點扶貧地區開展“豬沼菜”及特色種植、養殖和加工等生產性發展項目(簡稱“金種子計劃”)。
組織起來:開展重點鄉(鎮)滾動項目幫扶,幫助農民組建起專業合作社,建立了熊家場鄉“生態豬養殖基地”,三甲鄉“千畝生態葡萄園基地”。
援助教育:全國工商聯組織民營企業家在織金縣建學校、教學樓或圖書室14所,資助貧困大、中、小學生4300余人,全國工商聯為畢節地區捐贈“光彩文庫”100多個。而工商聯會員企業捐助的計算機讓山溝溝里的孩子們也和城里的孩子一樣能通過網絡看世界。
智力支持:開展智力扶貧,幫助提高素質。2002年以來,全國工商聯與民生銀行合作為貧困地區舉辦了8期鄉鎮干部培訓班,培訓人數近800人次。為織金縣培訓縣鄉干部、教師和各種技術人員4000多人(次)。
改善民生:組織動員非公有制民營企業及非公有制代表人士幫扶貴州織金縣貧困農民修建各種大小水窖2000多口,累計投入資金200余萬元,解決近1.5萬人的飲水困難問題。
招工扶貧:全國工商聯實施雙百萬工程,動員非公有制企業和非公有制代表人士開展“招工扶貧”投入支持資金200多萬元,為貴州織金縣和四川儀隴縣貧困農民開展勞動力轉移培訓和生產技能培訓,累計培訓近6000人次,組織勞務輸出1.16萬人次。培訓輸出貧困農民工7000多人、帶動其他形式輸出農民工12.96萬人。
23年過去了,這個畢節“不適宜人類居住”的石旮旯山區,如今,山青了起來,森林覆蓋率每年增一個百分點;水綠了起來,湖泊清凈魚兒歡躍;人富了起來,農民年人均收入增長了16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