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而言,世界是變化的,變化是有規律的,對規律的認識是逐步深化的。現代化是一種變化,它必然有自己的規律,對現代化規律的認識也是逐步加深的。揭示現代化規律,闡述現代化原理,總結現代化經驗,是現代化研究的基本任務。目前,現代化理論有不同流派,不同流派對現代化原理的認識和闡述有所不同。由于篇幅有限,在本節里,我們重點討論第二次現代化理論的基本原理(何傳啟,1999,2003)。第二次現代化理論大致包括一般理論、分階段理論、分層次理論和分領域理論等(表2-18),其中,一般理論是對現代化原理的一種系統闡述。
表2-18 第二次現代化理論的結構
分類
|
理論
|
主要內容
|
一般理論
|
元理論
|
現代化的含義、過程、結果、動力和模式等
|
分支理論
|
分階段理論
|
第一次現代化、第二次現代化、綜合現代化
|
分層次理論
|
世界、國際、國家、地區、機構和個體的現代化
|
分領域理論
|
經濟、社會、政治、文化、個人和環境領域的現代化
|
分部門研究
|
農業、工業、教育、科技、金融、國防和交通等部門的現代化
|
相關理論
|
其他的現代化理論
|
經典現代化理論、后現代化理論、生態現代化理論、反思現代化理論、多元現代性理論等
|
社會科學相關理論
|
發展經濟學、發展社會學、發展政治學、依附理論、世界體系理論、全球化理論等
|
人文科學相關理論
|
文化變遷理論、文化人類學、文化經濟學、近現代史、科學哲學、文明理論等
|
自然科學相關理論
|
發展心理學、行為心理學、生態科學、環境科學、地球科學、生命科學等
|
技術科學相關理論
|
有機農業、清潔能源、清潔生產、綠色制造、綠色化學、高技術等
|
交叉學科相關理論
|
系統科學、管理科學、發展研究、復雜性研究、區域研究等
|
注:相關理論是與現代化有關的理論,它們闡述了現代化過程的某個方面的特征和原理。
現代化的一般理論
現代化理論有不同流派,不同流派的一般理論有所不同。下面重點介紹第二次現代化理論的一般理論,它主要包括現代化的定義、過程、結果、動力和模式5個方面的基本內容(圖2-13);基本內容主要包括它們的概念、事實、特點、原理和模型等(表2-19)。
表2-19 第二次現代化理論的一般理論
方面
|
基本內容
|
定義
|
現代化指18世紀工業革命以來人類文明的一種深刻變化,是現代文明的形成、發展、轉型和國際互動的復合過程,是文明要素的創新、選擇、傳播和退出交替進行的復合過程,是追趕、達到和保持世界先進水平的國際競爭。現代化發生在經濟、社會、政治、文化、個人和環境領域,發生在先行國家和后進國家
|
過程
|
在18~21世紀期間,現代化過程可以分為兩大階段:第一次現代化指從農業文明向工業文明、傳統文明向現代文明的轉型,包括從農業經濟向工業經濟、農業社會向工業社會、農業政治向工業政治、農業文化向工業文化、傳統文化向現代文化的轉變等;第二次現代化指從工業文明向知識文明、物質文明向生態文明的轉型,包括從工業經濟向知識經濟、工業社會向知識社會、工業政治向知識政治、工業文化向知識文化、物質文化向生態文化的轉變等;第二次現代化不是歷史的終點,將來還有新的現代化。現代化過程既有共性又有多樣性,約有20個共性特點,遵循10個基本原理。第一次現代化是第二次現代化的基礎,第二次現代化是第一次現代化的部分繼承和部分轉向,兩次現代化的協調發展是綜合現代化
|
結果
|
國家層次的結果主要是現代性、特色性和多樣性的形成,包括勞動生產率和生活質量提高,社會進步,政治民主,文化多元,環境變化,個人全面發展,國家水平達到和保持世界先進水平等。國際體系層次的結果是國際體系和國家地位的變化,包括國際結構相對穩定,國家地位變化較大,國際分化和國家分層,欠發達國家相對貧困化等。第一次現代化的主要結果是第一現代性、特色性和多樣性的形成,第一現代性的特點包括工業化、城市化、民主化、理性化、市場化、福利化、制度化、科學化、普及義務教育和非農業化等;副作用包括環境污染等。第二次現代化的主要結果是第二現代性、特色性和多樣性的形成,第二現代性的目前特點包括知識化、信息化、生態化、綠色化、郊區化、城鄉平衡、創新化、個性化、多元化、全球化、普及高等教育和非工業化等,副作用包括國際不平等擴大等。部分傳統價值持續存在并發揮作用
|
動力
|
現代化的動力因素包括創新、競爭、適應、交流、國家利益和市場需求等,動力機制包括創新-選擇-傳播-退出的超循環、創新驅動、雙新驅動、雙輪驅動、聯合作用、復合互動、創新擴散、創新溢出、競爭驅動和生產力函數等。不同階段和不同領域的現代化動力有所不同,不同層次和不同部門的現代化動力有所不同,不同國家和不同模式的現代化動力有所不同
|
模式
|
現代化具有路徑多樣性、模式多樣性和路徑依賴性;現代化大致有3條基本路徑和50多種模式
|
資料來源:何傳啟,20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