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在线中乱码,青青青国产最新视频在线观看,无遮挡免费一级毛片视频,激情国产原创在线观看

袁世凱 逼宮清廷 “釣翁”謀位

2011年09月23日17:18 | 中國發展門戶網 www.chinagate.cn | 給編輯寫信 字號:T|T
關鍵詞: 實際代理人 清廷  開放黨禁 逼宮 皇族內閣

袁世凱(1859-1916)

河南項城人。1895年,開始小站練兵。1899年任山東巡撫。1902年被任命為北洋大臣。1908年被開缺回籍。1911年武昌起義后,清廷任命袁世凱為內閣總理大臣。1912年2月15日當選為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1915年袁恢復了君主制,1916年3月宣布廢除帝制,6月6日,因尿毒癥身亡。

武昌起義爆發第二天,即1911年10月11日(夏歷八月二十日),這一天,是袁世凱五十二歲壽辰。該年政局動蕩,大清國四川與湖北省的保路運動風起云涌;京城之內,“暗殺黨”更是興風作浪,人心惶惶;皇族內閣的排漢傾向愈演愈烈,漢人高官對政府越來越不滿。

洹上野老小王侯

不過,政局越壞,袁世凱的壽誕,倒是越辦越熱鬧,這一天,前來給袁世凱祝壽的親信舊部,比往年更多:趙秉鈞、張錫鑾、倪嗣沖、袁乃寬、王錫彤等,“咸集洹上”。

“洹上”,是河南省彰德府北門外的一個小村。1908年,袁世凱因“足疾”被迫“回籍養疴”,他便在彰德北門外洹上村購置了一座別墅,加以擴建,提名“養壽園”。園內亭臺樓閣,錯落有致,山石疊翠,池水碧綠。袁世凱曾弄舟池上,持篙立船尾,其兄袁世廉則披蓑垂綸而坐,并延請天津某照像館為他攝影,名曰:“蓑笠垂釣圖”,并送上海《東方雜志》登載,以示寄情山水,魚樵足樂,不再聞問政治。不過,袁世凱放情山水是假,韜晦待時是真,“養壽園”內,就設有“電報房”,隨時可與北洋舊部、京城心腹聯系。

“洹上”三年,袁世凱曾寫《自題漁舟寫真二首》自道心曲:“野老胸中負兵甲,釣翁眼底小王侯。”

袁世凱的五十二歲壽宴一如往年,賓客盈門,觥籌交錯,把酒言歡。正當壽宴盡興之時,武昌起義的消息突然傳來,“客座相顧失色”。武昌發生起義,不同于往常,革命黨人以往的革命活動,往往在東南沿海一帶,對大清帝國的高級官僚們來說,這不過是手足之疾,旋起旋滅,不值得大驚小怪,而湖北發生革命,則是禍起腹心,極難痊愈。袁世凱立刻下令停止祝壽活動,“劇宴皆止”,又顧賓客言,“此非洪楊之禍可比”。“洪楊”,是指天平天國戰爭。袁世凱出此語,別有深意。

清廷與袁世凱一樣,知道武昌首義“為禍至重”,此次對于武昌起義的反應十分迅速。10月12日,即令陸軍部大臣蔭昌率北洋軍第一軍和第二軍前往湖北鎮壓。在清廷平叛命令發布的當天,第二軍軍統馮國璋便秘密潛往洹上,請袁世凱面授機宜。袁世凱以六字秘訣作答:慢慢走,等等看。

挾“寇”以自重

受命赴武昌平叛的陸軍部大臣蔭昌出身滿洲正白旗,曾受德式軍事訓練,資歷較高,也是袁世凱舊交。受命平叛,蔭昌的最大顧慮,即是如何指揮他根本指揮不動的北洋軍。

自鴉片戰爭之后,清廷的正規國防力量滿洲八旗與漢軍綠營兵可謂屢敗屢戰,屢戰屢敗,太平天國運動最終得以平息,還是倚仗了湘淮地主團練武裝。咸同之后,中央對地方諸侯日益忌憚。實際上,清廷對中央日益弱化、國防力量日趨下降,并非毫無舉措,這步棋就是1895年派袁世凱赴天津小站練兵,督練“新建陸軍”,即“北洋軍”前身。“新建陸軍”聘請德國教官,采取近代德國陸軍制度,組建步、馬、炮、工、輜等兵種,全部采用外國新式武器裝備。但是清廷督練“新建陸軍”的用意卻與其結果相反,國家軍隊私人占有,是歷朝歷代難以克服的軍制難題。北洋軍的私有化軌跡也不例外,從小站練兵開始,袁世凱的私人、親信擔任軍隊各要職,下至卒伍,上至官長,皆為袁世凱舊部私人,“兵為將有”、“只知有袁宮保不知有朝廷”。

蔭昌碰上的問題,不是北洋軍不能戰,而是北洋軍不愿為清廷戰。在此時機,袁世凱舊交、素愛錢財的“皇族內閣”總理大臣奕劻乘機入奏請重新起用袁世凱,會同蔭昌調遣各軍。素恨袁世凱的攝政王載灃不得已,于10月14日下旨授袁世凱為湖廣總督兼辦剿撫事宜,“除湖北軍隊外,蔭昌所率各軍及水陸援軍,亦得會同調遣”。這道詔命,沒有把前線軍事全權全部交給袁世凱,而只給了袁一個副職,對此,袁世凱回奏稱,“足疾未痊,難肩重任”。清廷不得已,只有敦促蔭昌赴命。

其時,京廣線已經開通,從北京運兵至武昌,只需二三日,但蔭昌號令不行,北洋軍囤兵不進。袁宮保不出山,大清帝國最具戰斗力的北洋軍便一日不動彈。

從彰德到北京

為解蔭昌之困,清廷于10月20日再命“小站舊人”、協理大臣(相當于今日副總理一職)徐世昌微服前往彰德,詢問袁世凱意圖。

袁開出六項條件:一,明年召開國會;二,組織責任內閣;三,開放黨禁;四,寬容武漢起事人員;五,授以前方軍事全權;六,保證糧餉供給。這六條,實際上要把軍事與政治大權,全部從皇族內閣手中奪過來,甚至于載灃與奕劻的地位,都將不保。

鑒于袁世凱要價太高,清廷只好倚仗蔭昌。但北洋軍囤兵信陽(河南)與孝感(湖北)之間,并不執行命令。10月22日到24日,湖南長沙、江西九江、陜西西安紛紛發生起義。25日,革命軍在漢口發動攻勢,進展到三道橋。革命來勢迅猛,不僅南方震動,北方的形勢,也漸趨不穩。10月27日,載灃不得已召回蔭昌,委任袁世凱為欽差大臣接替其職務。前線的北洋軍聽聞袁世凱要親自來督軍,一個個摩拳擦掌、興奮不已。同日,躊躇不前的馮國璋下令猛攻漢口,數日后就攻陷漢口。袁世凱未出彰德,就給清廷送了份大禮。但袁世凱組閣的要求,清廷并未滿足。

恰此時,“灤州兵諫”幫了袁世凱一個大忙。武昌起義前,清政府抽調駐防奉天的新軍第二十鎮進關舉行秋操,軍至灤州,武昌起義爆發,清廷令其暫駐灤州。10月29日,該鎮統制張紹曾發動兵諫,要求在本年內召集國會、選舉責任內閣、皇族不得充當國務大臣等。張紹曾的動議,與袁世凱六條相差無幾。清廷內外交困,當即就下罪己詔,并準備隨時“北狩熱河”。

為防清政府過快倒臺,11月1日,袁世凱終于離開彰德前往孝感視師。11月9日,清廷通過資政院選舉的形式任命袁世凱為內閣總理大臣。載灃自動解除“攝政王”身份,以醇親王名義退歸藩邸。

1911年10月11日至11月9日,從彰德到北京,從“釣翁”到清政府的實際代理人,袁世凱走了一個月。同是這一個月,多省宣布“獨立”,中國最后一個王朝,終將落幕了。北洋軍攻占漢陽的同時,南京被革命軍攻下,而在與革命軍且戰且停的同時,袁世凱派隨員劉承恩與黎元洪聯系議和,并派出唐紹儀與南方代表伍廷芳議和。雙方都達成了默契協議,只要袁世凱“驅除韃虜、擁護共和”,便選舉他為民國大總統。

(本文撰寫時參考了陶菊隱著《武夫當國》、李宗一著《袁世凱傳》、文斐編《我所知道的袁世凱》等資料。)

返回頂部文章來源: 新京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