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3日,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在第64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中發表重要講話。新華社記者申宏攝
新華網聯合國9月23日電國家主席胡錦濤23日在美國紐約出席第64屆聯大一般性辯論時發表題為《同舟共濟 共創未來》的重要講話。講話全文如下:
同舟共濟 共創未來
——在第64屆聯大一般性辯論時的講話
(2009年9月23日,美國紐約)
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 胡錦濤
主席先生,各位同事,女士們,先生們:
當今世界正處在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時期,和平、發展、合作的時代潮流更加強勁。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多邊主義和國際關系民主化深入人心,開放合作、互利共贏成為國際社會廣泛共識,國與國相互依存更加緊密。
同時,國際金融危機影響仍在持續,世界經濟復蘇前景還不明朗,全球失業和貧困人口數量上升,發展不平衡更加突出,氣候變化、糧食安全、能源資源安全、公共衛生安全等全球性問題進一步顯現,恐怖主義、大規模殺傷性武器擴散、跨國有組織犯罪、重大傳染性疾病等非傳統安全威脅依然存在,一些熱點問題長期得不到解決,地區局部沖突此起彼伏,國際形勢中的不穩定不確定因素給世界和平與發展帶來嚴峻挑戰。
面對前所未有的機遇和挑戰,國際社會應該繼續攜手并進,秉持和平、發展、合作、共贏、包容理念,推動建設持久和平、共同繁榮的和諧世界,為人類和平與發展的崇高事業不懈努力。
第一,用更廣闊的視野審視安全,維護世界和平穩定。在人類歷史上,各國安全從未像今天這樣緊密相連。安全內涵不斷擴大,傳統安全威脅和非傳統安全威脅相互交織,涉及政治、軍事、經濟、文化等諸多領域,對各國構成共同挑戰,需要采用綜合手段共同應對。安全不是孤立的、零和的、絕對的,沒有世界和地區和平穩定,就沒有一國安全穩定。
我們應該堅持互信、互利、平等、協作的新安全觀,既維護本國安全,又尊重別國安全關切,促進人類共同安全。堅持聯合國憲章宗旨和原則,堅持用和平方式解決地區熱點問題和國際爭端,反對任意使用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脅。支持聯合國在國際安全領域繼續發揮重要作用。堅持平等、互利、合作精神,保障全球經濟金融穩定。堅持反對一切形式的恐怖主義、分裂主義、極端主義,不斷深化國際安全合作。
全面禁止和徹底銷毀核武器,建立無核武器世界,是中國的一貫主張。國際社會應該切實推進核裁軍進程,消除核武器擴散風險,促進核能和平利用及其國際合作。
第二,用更全面的觀點看待發展,促進共同繁榮。在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的大背景下,各國發展息息相關。沒有發展中國家普遍發展和平等參與,就沒有世界共同繁榮,就無法建立更加公正合理的國際經濟秩序。受國際金融危機沖擊,發展中國家外部發展環境惡化,經濟增長普遍減速,發展遇到嚴重困難。
我們應該把促進共同發展作為解決全球發展不平衡和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途徑。聯合國應該加大對發展問題的投入,促進經濟全球化朝著均衡、普惠、共贏方向發展,努力營造有利于發展中國家發展的國際環境。國際金融機構應該把新增資源首先用于幫助發展中國家脫困,以更加靈活多樣、更加便利快捷的方式提供貸款支持。國際金融體系改革應該著力提高發展中國家代表性和發言權。
我們應該采取負責任的應對國際金融危機舉措,堅定反對保護主義,積極推動多哈回合談判早日取得全面、均衡的成果。發達國家應該向發展中國家開放市場、減免關稅,兌現官方發展援助和減債承諾,特別是加大對最不發達國家援助力度,重點解決其面臨的饑餓、醫療、教育等問題。
發展中國家應該立足自主發展,探索有利于實現發展、消除貧困的發展模式。發展中國家之間應該擴大貿易和投資合作,相互開放市場,提升南南合作水平。
第三,用更開放的態度開展合作,推動互利共贏。在氣候變化、糧食安全、能源資源安全、公共衛生安全等全球性挑戰面前,任何國家都不可能獨善其身。加強國際合作,是應對挑戰、確保和睦安寧的必由之路。我們應該樹立共贏理念,把本國人民利益同世界人民共同利益結合起來,擴大各方利益匯合點。
氣候變化是人類生存和發展面臨的嚴峻挑戰之一。國際合作是應對氣候變化的關鍵。我們應該堅持《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及其《京都議定書》主渠道地位,堅持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堅持“巴厘路線圖”的授權,推動哥本哈根大會取得成功,努力實現互利共贏。
糧食和能源問題事關各國民生、發展、穩定。我們應該加大農業投入,發展先進技術,抑制市場投機,增加糧食援助,加強農業和糧食合作。加強能源開發利用方面的互利合作,加緊研發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構建先進能源技術研發和推廣體系,實現能源供應多元化。
甲型流感持續蔓延,已成為國際社會共同面臨的全球性公共衛生挑戰。中國愿為發展中國家防控甲型流感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
第四,用更寬廣的胸襟相互包容,實現和諧共處。不同文明交流借鑒、兼容并蓄,是社會進步的不竭動力。國家不分大小、強弱、貧富一律平等。我們應該承認各國文化傳統、社會制度、價值觀念的差異,尊重各國自主選擇發展道路的權利。積極促進和保障人權,加強對話,消除隔閡。倡導開放包容精神,使不同文明和發展模式在競爭比較中取長補短、在求同存異中共同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