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劇《蒼穹之昴》分集劇情介紹(1-5集)
電視劇《蒼穹之昴》分集劇情介紹(6-10集)
電視劇《蒼穹之昴》分集劇情介紹(11-15集)
電視劇《蒼穹之昴》分集劇情介紹(16-20集)
電視劇《蒼穹之昴》分集劇情介紹(21-25集)
電視劇《蒼穹之昴》分集劇情介紹(大結局)
電視劇《蒼穹之昴》分集劇情介紹(1-25全集)
蒼穹之昴分集劇情介紹第17集
文秀不知該怎么辦,便找張夫人。張夫人也少見地感到束手無策,半晌突然想起一計,先找春兒出宮,文秀將楊喜楨遇刺之事告訴春兒,春兒堅稱絕對不是慈禧主謀,貂靴也不是慈禧所贈。張夫人心知是榮祿等人所為,心中惱恨。
至于如何保存尸體?…張夫人對春兒耳語一番,春兒領悟,去找刀子匠畢五;因太監的“寶”都需要以防腐處理,或許刀子匠畢五會有辦法。春兒以重金犒賞畢五,楊喜楨的尸體就保存在這沒人會想到的隱密之地。
對文秀來說,更大的難關還在家里。青筠得知原委后,痛不欲生,得知文秀秘不發喪,不打算追究、不打算報仇,更是驚怒至極,一反溫文嫻雅之常態,痛罵文秀忘恩負義。文秀再三解釋,青筠就是不聽!
張夫人忍不住說這是她的主意,教訓了青筠一頓,青筠反懷疑文秀與張夫人的關系,急得玲兒懇求張夫人快走。
青筠非要披麻帶孝沖回娘家,文秀急得打了她一耳光,青筠氣得要上吊,幸而被玲兒及時救下。
文秀哭著抱住青筠道歉,青筠求他,索性兩人回杭州過安靜日子,遠離政治。文秀心中掙扎,但不能答應。青筠傷心得郁郁成病。
楊喜楨已死的秘密,不能瞞恭親王。恭親王肯定文秀處置妥當,并交待不得讓光緒得知真相。病中的恭親王擔心如果他死了,后黨與帝黨的斗爭會更加白熱化。
順桂也已知道。得文秀同意后,他去看青筠。青筠病奄奄的樣子令順桂心痛如絞。順桂雖然盡力開解,但青筠仍無法釋懷。
蒼穹之昴分集劇情介紹第18集
恭親王病重去世,臨終前以滿州話喃喃自語“…葉赫那拉的女兒…她是葉赫那拉的女兒…”,除了順桂,沒人聽得懂。
順桂明白恭親王的心意。恭親王一直試圖平衡帝黨與后黨,以致勞瘁致死,死前仍擔憂著國運。順桂認為后黨固執地盤踞朝中,就算光緒親政也清除不了。恭親王的遺言正是關鍵所在,沒有“后”,自然就沒有“后黨”。“葉赫那拉的女兒”覆滅大清的魔咒就能解除。
順桂去看病重的青筠,說他將為楊喜楨報仇。
恭親王一死,對改革迫不及待的光緒便召見了康有為,對他“三年便能變法成功”的論調十分著迷,決定重用康有為。
順桂想跟文秀密談,但見康、譚…等人正在文秀家興奮地高談闊論,就在僻處密談。順桂提醒文秀,也請他提醒光緒,不要忘了恭親王的話,將來就算沒有后黨了,也不可寄望于康有為。其實文秀也越來越傾向恭親王的看法,順桂比較放心了。
玲兒擔憂著青筠的病體,心里只想著如何讓她好起來。青筠要玲兒去告訴順桂,不要為了報仇而沖動妄為。玲兒找到文秀,方知順桂剛走。對于順“為楊喜楨報仇”之語,文秀也不明其意。
蒼穹之昴分集劇情介紹第19集
岡圭將一副破碎的眼鏡交給文秀,那是順桂的遺物,岡圭在事發現場偶然拾得。
文秀痛心得哭了,張夫人只好盡力安慰他。
當張夫人得知是康有為將楊喜楨被謀殺之事告訴光緒,令文秀一番苦心失敗了一半,也不禁氣惱。張夫人擔心光緒這樣下去會毀在康有為手上。
慈禧畢竟年高,經過重大驚嚇氣惱,還是病了。張夫人向慈禧力陳,皇上仁孝,斷無弒逆之念,只是太信任魯莽的康有為。慈禧想了想,愿意暫時相信張夫人,但要張夫人替她設法除去康有為。
張夫人左思右想,要阻止帝后沖突越演越烈,是必須先除掉康有為這個導火線。可如何除掉呢?光緒不可能疏遠康有為,殺了康有為恐怕會引起更大的風波與沖突,要想除掉康有為,還真不是易事,也不是病中的慈禧有精力去籌劃的事。與其讓慈禧交給陰險的榮祿等人去辦,還不如自己攬下來,才能將各方面的傷害降到最低。
蒼穹之昴分集劇情介紹第20集
新政內容,對后黨保守諸臣來說,完全是離經叛道、荒誕不倫;再加上光緒罷黜舊臣、起用新人,動搖后黨勢力,所以天天都有人去頤和園跟慈禧太后告狀、勸進、甚至叫嚷哭訴。慈禧病中厭煩,一律不見。
皇后更是沒少告狀,說新政一行,珍妃可來勁了,成天對皇上說什么“自古以來勝利都屬于堅持到底的人”,慈禧也只是淡淡一笑不作聲,氣得皇后背地里埋怨慈禧坑害了她一輩子!
每當光緒來向慈禧請安,總是很緊張慈禧會像他從小以來那樣責問他怒斥他,但慈禧總是客客氣氣,溫柔地噓寒問暖,更故意表現出寄情于藝術、游樂,以示無心過問政事。光緒每回離開頤和園,臉上總掩不住逃過一劫似的輕松神情。
春兒卻覺得越是這樣越古怪。他還巴不得慈禧將光緒痛痛快快地臭罵一頓,這樣才正常啊。
慈禧的態度,也是張夫人所計劃的步驟之一:“將欲廢之,必固興之”,這句話出自《老子》,意思是:想要除去一個人或一件事,必須暫時先使他興旺。慈禧信任張夫人的謀略,依此照做。
慈禧不加干涉的態度,使康有為等人誤認為慈禧是無力抗拒新形勢,簡單說就是認輸了,他們更想把握機會,先一股腦兒地將新政公布,讓政令成為既成事實;等到觀望的人都確定新政是要施行,自然會共同來參與實踐。
文秀卻不敢有半分樂觀。他反而感覺到:山雨欲來風滿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