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屆世界低碳與生態經濟大會日前在江西南昌舉行,286家世界五百強企業及跨國公司派出高管參會。國家發改委、環保部等7部委共同擔任主辦方,顯示出中國對于低碳經濟的重視。什么是低碳經濟?中國緣何要發展低碳經濟?目前取得了哪些成效?就上述問題,國家發改委副秘書長馬力強作了解答。
低碳經濟是必然選擇
問:現在中國以及歐美主要國家都在強調發展低碳經濟,那么該如何界定低碳經濟?
馬力強:低碳經濟主要是通過各種手段,如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發展可再生能源等,在生產、流通和消費過程中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應對氣候變化走低碳經濟的道路是我國社會經濟發展的必然選擇。
問:中國發展低碳經濟主要是出于哪些方面的考慮?
馬力強:中國人口眾多、氣候條件復雜、生態環境脆弱,是最易遭受氣候變化不利影響的國家之一。氣候變化對中國農業生產、糧食安全、經濟發展、生態保護、水資源利用、公共健康保障都將帶來重大威脅。積極應對氣候變化是中國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內在要求。中國正處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處于工業化、城鎮化加快發展的重要階段,發展經濟和減緩氣候變化任務十分繁重。作為發展中國家,中國經濟水平相對較低,發展仍然是第一要務。在目前的發展階段,能源結構以煤為主,經濟結構性矛盾仍然突出,增長方式依然粗放,能源資源利用效率較低,能源需求還將繼續增長,控制溫室氣體排放面臨巨大壓力和特殊困難。
發展低碳經濟有利于突破我國經濟發展過程中資源和環境瓶頸性約束,有利于推動我國產業升級和企業技術創新,打造我國未來的國際核心競爭力,有利于推進全球應對氣候變化的進程,保護人類共同的家園。
低碳經濟初步取得成效
問:為發展低碳經濟,中國做了怎樣的努力?
馬力強:中國政府一直高度重視氣候變化問題,將應對氣候變化作為中國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內容,今年以來,又將發展低碳經濟作為中國未來發展的重要機遇。胡錦濤主席在9月份的聯合國氣候變化峰會上明確提出要把應對氣候變化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大力發展綠色經濟,積極發展低碳經濟和循環經濟。此前,全國人大常委會聽取了國務院的專題報告,并做出關于積極應對氣候變化的決議。
問:到目前為止,中國發展低碳經濟的措施取得了怎樣的效益?
馬力強:今年上半年,中國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源消耗在前三年總共下降10.1%的基礎上,又同比下降3.35%,國家提出“十一五”期間單位GDP能耗下降20%、可再生能源比重達到10%的目標有望實現。通過這些措施,“十一五”期間中國將至少減少二氧化碳排放15億噸。為實現上述目標,中國各級政府投入大量資金,用于節約能源、提高能效、發展可再生能源、保護環境和增加碳匯。近年來,出臺激勵性財政政策,提高建筑節能標準,鼓勵發展公共交通和節能環保汽車,鼓勵推廣高效節能產品,用價格和稅收政策支持發展可再生能源、新能源,鼓勵發展節能環保和資源綜合利用產業。
加快開發利用低碳技術
問:作為發展中國家,未來我國將如何發展低碳經濟?
馬力強:以發展低碳經濟應對全球氣候變化是大多數國家的共識,但不同國家發展階段不同,國情不同,對低碳經濟涵義的理解也不一樣。中國作為發展中國家,發展仍然是第一要務,發展低碳經濟不能完全照搬發達國家推行的做法。中國各地區發展低碳經濟也會有不同的特色。
國家發改委將積極發揮主管部門作用,加強政策協調和工作指導,努力整合現有控制溫室氣體排放相關政策,統籌制定低碳經濟發展的政策框架和指導意見,充分發揮各方面力量,把發展低碳經濟的理念和節能降耗、調整產業結構、優化能源結構等措施相結合,推動社會各界積極參與、加速產業升級改造,加大開發利用低碳技術的步伐。國家發改委也將選擇具有代表意義的典型地區和行業,開展低碳經濟發展示范試點。同時,積極組織開展對外交流與合作,吸收發達國家的先進經驗,引進資金和技術。 (記者 郭萬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