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推進特色農產品區域布局的戰略意義是什么?
答:今年4月,第6次部常務會議審議并原則通過《規劃》,認為《規劃》是我部繼《優勢農產品區域布局規劃》后編制的又一重要發展規劃,二者互相補充,對發展特色農業,增加農民收入,提高農產品競爭力,帶動區域發展具有重要意義。一是有利于深化農業結構戰略性調整,全面優化農業生產力布局。2003年《優勢農產品區域布局規劃(2003- 2007年)》的頒布實施,對調整我國農業產業結構,發揮比較優勢,實現大宗農產品區域布局的優化發揮了重要作用。在此基礎上,進一步選擇地域性強、品質優和市場前景好的特色農產品,制定和實施《特色農產品區域布局規劃(2006- 2015年)》,引導特色農產品向最適宜區集中,促進農業區域專業分工,深化農業結構戰略性調整,加快形成科學合理的農業生產力布局。二是有利于構建區域主導產業,夯實新農村建設的經濟基礎。目前我國特色農產品規模化和集約化開發程度不高,多處于原料型和初加工型生產階段,附加值低,未能很好地形成“一村一品”優勢,影響農業增效、農民增收。推進特色農產品區域化布局,引導特色農產品進一步向優勢區集聚,發展適度規模生產,可吸引加工企業進入特色農產品產業化經營,帶動加工、儲藏、運輸、營銷等關聯產業發展,全面提升特色農產品的品質和市場競爭力,加快培育區域特色產業。三是有利于挖掘區域特色資源潛力,滿足市場多樣化需求。農業發展進入新階段,農產品市場需求結構呈現多元化和優質化趨勢。隨著城鄉居民收入的增長,人們對農產品的營養功能、保健功能和安全性等個性化特殊需求逐步增加,豐富多樣的特色農產品備受市場青睞。優化特色農產品區域布局,加速現代生產要素向優勢區定向聚集,可用現代高新技術改造傳統特色農業,加快優勢區現代農業建設,盡快形成新的特色農產品生產能力,增加優質特色農產品供給,滿足日益細分的市場需求,提高人們的生活質量。四是有利于提高農業競爭力,廣泛參與國際競爭。進入21世紀以來,我國農業在更大范圍和更高層次上參與國際競爭。從總體上看,我國特色農產品多是勞動密集型農產品,具有較強競爭優勢,大力發展特色農業是我國農業參與國際競爭,促進貿易平衡的重要手段。加快推動優勢區特色農產品生產基地建設,全面推行標準化生產,提高產品品質,做強做大優勢區特色品牌產品,可以將特色資源優勢轉化為現實的出口競爭優勢,擴大出口,優化出口結構,提高農業整體競爭力。
問:《規劃》設計的總體結構是什么?
答:《規劃》制定歷時近兩年,經過實地調研、征求意見、專家論證等多層次多環節修改,全文總計15000多字,共分六個部分,另有兩個附件。第一部分從深化農業結構戰略性調整、構建區域主導產業、挖掘區域特色資源潛力以及提高農業競爭力等四個方面,科學分析了推進特色農產品區域布局的戰略意義。第二部從我國生物資源、地質地貌和氣候分異等方面入手,分析了我國特色農產品發展的有利條件和發展狀況,特色農產品發展過程中所面臨的突出問題。第三部分從謀劃總體發展思路出發,提出了特色農產品發展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確定了本《規劃》產品和優勢區選擇標準及發展目標。第四部分確定了規劃期內10類特色農產品的區域布局。第五部分明確提出了特色農產品發展的建設重點,包括品種選育、產業標準化與管理、技術創新與推廣、加工及營銷等五個方面。第六部分從宏觀引導、創新機制、加大投入、培育名牌、強化資源基礎等方面提出了規劃實施的保障措施。這六個部分層層遞進、相互聯系、相互支撐,構成了一個有機整體。
問:特色農產品的發展現狀如何?
答:我國幅員遼闊,生物資源豐富。經過多年的馴化,農業開發利用的栽培植物、畜禽、魚類、食用菌、昆蟲等已達到1萬多種。同時,我國不同區域獨特的地質地貌和小氣候分異決定了不同地區農產品特有的品質特征。近年來,各地立足地區資源比較優勢,從市場需求出發,大力發展特色農業,特色農產品總量不斷增加,質量不斷提高,經濟效益快速增長,已成為區域農村經濟的重要支柱和出口創匯的重要產品。據不完全統計,僅2005年食用菌生產量421.3萬噸,占世界總量的70%以上。特色農產品的發展,對充分挖掘農業潛力、增加農民收入和帶動地區經濟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但由于投入不足和政策扶持少,特色農產品發展過程中仍面臨一些問題:一是生產規模小,產業鏈條短,規模化和集約化程度不高;二是技術含量低,相關的科研投入和技術儲備嚴重不足,優種率低,生產加工工藝落后;三是行業標準缺,嚴重制約了特色農產品的品質管理和市場規范;四是市場發育滯后,特色農產品的優質優價難以充分實現。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進入新階段,人們對農產品提出了多層次、多樣化、高品質的需求,特色農產品市場呈現出購銷兩旺的態勢。許多特色農產品的國內市場供不應求,部分特色農產品在國際市場上表現出強勁的競爭力。
問:《規劃》確定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發展目標是什么?
答:《規劃》確定的指導思想是: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以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為目標,以發展“一村一品”為抓手,采取政府扶持與市場運作相結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