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美國之后,歐盟可能成為對中國產品實施“雙反”的又一戰場,其中“反補貼”將成為中國對外貿易摩擦的新熱點
國際先驅導報記者尚軍發自布魯塞爾按照歐盟內部正在討論的一項改革方案,歐盟委員會今后將有權自行發起反補貼調查,不再需要等企業申訴后再采取相應行動。歐盟以往將中國歸入“非市場經濟體”以避免補償性關稅,但是這種對“非市場經濟體”不適用反補貼措施的慣例如今也在松動。
分析人士指出,這意味著歐盟在繼續揮舞“反傾銷”大棒的同時,還有意加大“反補貼”實施力度并擴大適用范圍。雙管齊下的歐盟,有可能成為繼美國之后,中國遭遇“雙反”威脅的又一片貿易主戰場。
歐委會為企業撐腰
歐盟貿易委員彼得?曼德爾森近日建議,應該授予歐委會自行發起反補貼調查的權力。
按照歐盟現行的反補貼規則,通常只有在歐盟企業提起申訴情況下,歐委會才能“被動”決定是否啟動反補貼調查,進而對被認定存在補貼的進口產品征收反補貼稅。提出申訴的企業還必須代表歐盟相關產業50%的產出。
英國《金融時報》援引歐委會內部討論文件的說法,指出這種改變是因為如果由官方發起調查,就可以不必像企業那樣擔心因申訴而遭到對方報復。在企業有顧慮的情況下,歐盟顯然希望利用反補貼這項貿易救濟工具,由歐委會直接介入爭端。
一位與曼德爾森接近的歐盟官員向《國際先驅導報》證實,確有這樣的內部討論,當時曼德爾森的建議得到積極響應。
據悉,目前有12個歐盟成員國明確贊成更多地采取反補貼措施,只有2個成員國反對。賦予歐委會調查權也得到了10多個成員國的支持。
“雙反”步美國后塵
更值得注意的是,曼德爾森還建議,要對歐盟奉行已久的“非市場經濟體”不適用反補貼措施的原則打開缺口,這將直接影響中國產品。
歐盟對非市場經濟體不適用反補貼措施的理由是,很難判斷這些國家的補貼程度,因此只采取反傾銷等其他貿易救濟手段。但曼德爾森認為,對那些在反傾銷調查中經個案處理被給予市場經濟待遇的企業就可以適用反補貼措施,即便他們來自非市場經濟體,因為這些企業信息相對充分,足以對補貼程度作出判斷。這意味著歐盟很可能要步美國的后塵,著手對中國產品動用反補貼,在反傾銷的基礎上加設關卡。
去年,美國首次打破不對“非市場經濟體”實施反補貼的長期政策,相繼對中國出口美國的銅版紙、標準鋼管等產品發起7起反傾銷反補貼合并調查。目前,中方已要求美方就銅版紙一案在世界貿易組織爭端解決機制下展開磋商。
此前,加拿大早于2004年就對中國出口產品首次發起反補貼調查。在發達國家陸續甩開“非市場經濟”限制的同時,越來越多的國家承認了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因而有專家預計,反補貼很可能成為中國對外貿易摩擦的新熱點。
新方案下月見分曉
如今歐盟熱衷反補貼,自然有其深刻的原因。
反傾銷措施的頻繁使用正在加深歐盟內部裂痕。無論是2006年的中國皮鞋案,還是今年的中國節能燈炮案,歐盟每次反傾銷決定都使成員國分裂成兩派。與曼德爾森接近的歐盟官員向《國際先驅導報》透露,現在大部分歐盟成員國都不愿過多動用反傾銷措施。
歐盟內部分歧的背后是利益沖突,因為對廉價進口商品實施反傾銷損害歐盟進口商和消費者利益,保護少數本土生產商。由于歐洲企業將生產環節外包,反傾銷往往傷及歐盟自身。
較之反傾銷,反補貼則省去一些擔憂,畢竟外國政府補貼只會給“純正”本國企業,很少便宜外人。反補貼矛頭直接對準外國政府,因為補貼一般被認為是政府行為,貿易摩擦的性質不止是企業行為那么簡單。
在歷經近一年的醞釀和多次拖延后,歐委會定于12月5日向外界公布其反傾銷和反補貼等貿易救濟工具改革方案。如何改頭換面,屆時就可見分曉。代表歐洲進口商和零售商利益的外貿協會發言人斯圖爾特?紐曼11月16日告訴《國際先驅導報》,不論如何改變,他都希望歐中經貿關系順利發展的大局不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