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貿易(進出口)與投資和消費一道,被稱為拉動國民經濟發展的“三駕馬車”。實際上,長期以來貿易一直都在促進我國經濟發展的過程中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毋庸諱言,貿易的好壞將直接關系到我國經濟能否持續、穩定、健康地發展。近年來尤其是20世紀90年代以來,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進步及其在國民經濟中的日益滲透,它逐漸對各國經濟幾乎所有領域特別是對外貿易產生了極其重要的影響。就我國而言,我們認為,一方面,信息技術在外貿中的應用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我國貿易的發展;另一方面,由于我國與美、日等西方發達國家在信息技術方面存在著巨大的“數字鴻溝”,如果我們不能迅速消除該鴻溝,那么,信息技術的日新月異給我國貿易帶來更多的是困難與挑戰。
一、機遇
1、貿易環境改善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得到了持續、高速、穩定的發展,其中對外貿易發揮了極為重要的作用。除了個別年份以外,我國的對外貿易額基本上保持了兩位數的增長。而外貿額的增長又和我國政府不斷改善我國的貿易環境有著直接的密不可分的關系。尤其是20世紀90年代以來,隨著全球信息化浪潮的不斷高漲,我國更是大力加強信息基礎設施的建設,使之不斷完善,極大地促進了我國貿易進而經濟的日益增長。信息產業部的有關資料顯示,2006年全國電話用戶總數突破8億戶,移動電話用戶總數突破4億戶。固定電話用戶新增1736.7萬戶,總數達到36781.2萬戶。固定電話普及率和移動電話普及率分別達到28.1部/百人和35.3部/百人;固定長途電話交換機容量新增76.9萬路端,達到1448.5萬路端;局用交換機容量新增3066.5萬門,達到50262.6萬門,移動電話交換機容量新增12818.1萬戶,達到61059.9萬戶。基礎電信運營企業互聯網寬帶接入端口新增1606.7萬個,達到6481.4萬個。全國互聯網國際出口帶寬256696M,網站總數為84.3萬個,域名總數為410.9萬個 。而根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發布的《第20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中國的互聯網普及率已經達到12.3%,比2006年同期9.4%的互聯網普及率提高了接近3個百分點(圖1)。
圖1中國互聯網普及率
2、企業競爭力增強
長期以來,中國的中小企業規模小,資本少,而跨國貿易門檻高,風險大,常常讓許多中小企業望“洋”興嘆。隨著我國信息化建設的不斷推進,先進的信息技術尤其是互聯網在我國外貿領域中得到了日益廣泛的應用,使得我國外貿企業實力大大加強,從而有可能在國際市場中與國外企業甚至是跨國企業一較高低。首先,信息技術的使用,為我國外貿企業創造了更多的貿易機會。外貿企業可以通過建立自己的網站或借助有關國際貿易電子商務平臺,構筑覆蓋全球的商業營銷網,向全球范圍內的潛在客戶提供有關產品和服務的供求信息,從而獲得全球性、無時限的商務空間,不僅可以節省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且還不受時間、地點的限制;其次,在傳統的國際貿易業務中,由于有大量中間商的參與,國外進貨價往往數倍于國內交貨價。通過網絡進行貿易,不但可以節省大量的文件處理費用,而且還可以縮短交單、結算、匯款的時間,加快資金周轉,從而節省利息開支。此外,網絡貿易還能減少大量的中間環節,使得出口商可以通過網絡直接與國外進口廠家進行聯系,極大地減少了貿易過程中的交易費用,從而有效降低了出口企業的出口成本并顯著提高了出口產品的競爭力;最后,在傳統的國際貿易中,幾乎所有程序包括簽約、洽談、報關、租船訂倉、保險以及支付結算等都要由人工完成,不但效率低下、錯誤頻發,而且還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時間的局限。而網絡貿易可以有效解決上述問題,從而提高出口企業的效率。
3、貿易總額增加
近年來,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中國的對外貿易也在持續穩定地增長,目前中國的對外貿易額已經處于世界前列。2004年,中國進出口總值達11546億美元,首次突破1萬億美元大關,成為世界第三大貿易國。其中,外貿出口5933.6億美元,比上年同期凈增1549.9億美元,增速高達35.4%。國家統計局的有關資料顯示,從1991年至2006年,中國的對外貿易總額從1357億美元上升到17607億美元。16年間,除了少數幾個年份,中國的進出口總額都保持了20%以上的高增長(表1)。究其原因,除了中國商品的價廉物美之外,中國自上而下的信息化建設熱潮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素之一。1998年,東南亞金融危機爆發,受其影響,中國的進出口額出現了一定的萎縮,但仍要遠遠好于世人的預期,該數據基本能遇上一年持平。這其中一個重要的決定因素就是,中國在1998年的春季廣交會上,利用互聯網向全球2000多家外商發出了電子郵件,這使得在東南亞金融危機后的這次廣交會的出席人數達6.5萬人,為歷年廣交會人數最多的一次。顯然,1998年中國外貿的這一成就是與信息技術的使用密切相關的。
表1 20世紀90年代以來中國貨物進出口總額(億美元)及增長率(%)
|
進 出 口
|
增長
|
出 口
|
增長
|
進 口
|
增長
|
1991
|
1357
|
|
719
|
|
638
|
|
1992
|
1655
|
22.0
|
849
|
18.1
|
806
|
26.3
|
1993
|
1957
|
18.2
|
917
|
8.0
|
1040
|
29.0
|
1994
|
2366
|
20.9
|
1210
|
31.9
|
1156
|
11.2
|
1995
|
2809
|
18.7
|
1488
|
22.9
|
1321
|
14.2
|
1996
|
2899
|
3.2
|
1511
|
1.5
|
1388
|
5.1
|
1997
|
3252
|
12.2
|
1828
|
21.0
|
1424
|
2.5
|
1998
|
3240
|
-0.4
|
1837
|
0.5
|
1402
|
-1.5
|
1999
|
3606
|
11.3
|
1949
|
6.1
|
1657
|
18.2
|
2000
|
4743
|
31.5
|
2492
|
27.8
|
2251
|
35.8
|
2001
|
5103
|
7.6
|
2661
|
6.8
|
2436
|
8.2
|
2002
|
6230
|
22.1
|
3256
|
22.4
|
2952
|
21.2
|
2003
|
8510
|
36.6
|
4382
|
34.6
|
4128
|
39.8
|
2004
|
11546
|
35.7
|
5933
|
35.4
|
5612
|
36.0
|
2005
|
14219
|
23.2
|
7620
|
28.4
|
6600
|
17.6
|
2006
|
17607
|
23.8
|
9691
|
27.2
|
7916
|
19.9
|
資料來源:根據國家統計局統計年鑒。
4、貿易結構優化
毋庸置疑,隨著經濟的發展,中國的對外貿易也出現了較快的增長。然而,長期以來中國的對外貿易主要是由紡織等勞動密集型產業來支撐的。近年來,隨著信息技術的日新月異以及中國政府對信息化建設的大力推進,中國的對外貿易出現了“軟化”的良好勢頭。以信息技術為代表的高新技術產品越來越顯示出活躍的生命力,正在成為推動我國進出口高速增長的新亮點。一方面,高新技術產品出口及其占外貿出口的比重逐年提高。20世紀90年代以來,我國高新技術產品出口在出現了較快的增長態勢,高新技術產品出口增速明顯高于同期其他商品出口增速,其出口對我國商品出口增長的貢獻率也一直保持在較高水平,除了2000年外,高新技術產品出門對商品出口增長貢獻率為都在30%以上(表2)。2006年,我國高新技術產品進出口總額突破5千億美元,達到5287.8億美元,其中出口額2814.5億美元,進口額2473.0億美元,分別比上年增長29.0%和25.1%,分別占我國全部商品出口額和進口額的比重達到29.0%和31.2%。另一方面,高新技術產品的國際競爭力不斷增強。2004年,我國高新技術產品貿易實現了歷史性的突破,首次出現了貿易順差,2006年,貿易順差達到341.5億美元,比上年增加了66.3%,是2004年的8.5倍(圖2)。貿易順差的不斷擴大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國高技術產品出口競爭力不斷增強。從表3也可以看出,我國高新技術產品的貿易競爭力(TCI)指數 在2004年之前均為負值,但逐年得到改善。2004年TCI指數由負轉正,達到了0.012,2005年繼續上升到0.049。其中,占我國高新技術產品出口80%以上份額的計算機與通信技術產品的TCI指數幾年來均為正值且在逐年提高,2005年該指數達到0.492,比1999年的0.073提高了5.7倍。
表2 我國高新技術產品出口對商品出口增長的貢獻率( %)
年份
|
1999
|
2000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貢獻率
|
39.69
|
22.7
|
55.55
|
36
|
37.7
|
35.6
|
資料來源:《我國高新技術產品出口的發展模式分析》,《世界經濟情況》,2006年第5期。
表3 我國高新技術產品TCI指數(1999-2005)
類別
|
1999
|
2000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高新技術產業
|
-0.207
|
-0.173
|
-0.160
|
-0.099
|
-0.039
|
0.012
|
0.049
|
計算機與通信技術
|
0.073
|
0.134
|
0.211
|
0.323
|
0.390
|
0.458
|
0.492
|
生命科學技術
|
-0.071
|
-0.091
|
-0.139
|
-0.130
|
-0.101
|
-0.079
|
0.000
|
電子技術
|
-0.474
|
-0.536
|
-0.614
|
-0.639
|
-0.649
|
-0.614
|
-0.609
|
計算機集成制造技術
|
-0.829
|
-0.835
|
-0.835
|
-0.852
|
-0.834
|
-0.842
|
-0.777
|
航空航天技術
|
-0.695
|
-0.587
|
-0.786
|
-0.771
|
-0.759
|
-0.729
|
-0.721
|
光電技術
|
0.064
|
0.027
|
-0.048
|
-0.024
|
-0.096
|
0.083
|
0.354
|
生物技術
|
0.425
|
0.369
|
0.431
|
0.136
|
0.288
|
0.339
|
0.307
|
材料技術
|
-0.647
|
-0.427
|
-0.653
|
-0.731
|
-0.711
|
-0.548
|
-0.534
|
其他技術
|
-0.436
|
-0.641
|
-0.443
|
-0.270
|
-0.468
|
-0.029
|
0.206
|
資料來源:根據國家科技部網站公布數據整理
圖2 高技術產品進出口貿易情況(2000-2006年)
值得一提的是,聯合國貿發會在《2007-2008年信息經濟報告》中指出,盡管大部分發展中國家在擁有和使用信息和通信技術方面仍遠遠落后于工業化國家,但中國、印度等國家已發展成為全球主要的信息和通信技術產品與服務的供應方。2004年中國已經超過美國,躍居為世界第一大信息和通信技術產品的出口國。由此可見,我國出口結構的“軟化”趨勢已經出現并在不斷得到加強,這與近年來我國政府積極推動的信息化建設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