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9月28日電 專訪:美國金融危機的深層原因
新華社記者葉書宏
美國金融危機表面看是由住房按揭貸款衍生品中的問題引起的,深層次原因則是美國金融秩序與金融發展失衡、經濟基本面出現問題。中國人民銀行研究員鄒平座在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這樣認為。
鄒平座認為,金融秩序與金融發展、金融創新失衡,金融監管缺位,是美國金融危機的重要原因。一個國家在金融發展的同時要有相應的金融秩序與之均衡。美國在1933年大危機以后,出臺了《格拉斯-斯蒂格爾法》,實行嚴格的分業監管和分業經營。在隨后近60年里,美國金融業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發展,但在其高速發展的同時,金融市場上的不確定性相應增加。1999年美國國會通過了《金融服務現代化法案》,推行金融自由化,放松了金融監管,并結束了銀行、證券、保險分業經營的格局。
此外,金融生態中的問題,也助長了金融危機進一步向縱深發展。鄒平座說,金融生態本質上反映了金融內外部各要素之間有機的價值關系,美國金融危機不僅僅是金融監管的問題,次貸危機中所表現出的社會信用惡化、監管缺失、市場混亂、信息不對稱、道德風險等,正是金融生態出現問題的重要表現。
從1999年開始,美國放松金融監管使金融生態環境不斷出現問題。金融衍生品發生裂變,價值鏈條愈拉愈長,終于在房地產按揭貸款環節發生斷裂,引發了次貸危機。華爾街在對擔保債務權證(CDO)和住房抵押貸款債券(MBS)的追逐中,逐漸形成更高的資產權益比率。各家投行的杠桿率變得越來越大,金融風險不斷疊加。
在談到美國金融危機發生的宏觀經濟環境時,鄒平座認為,美國金融危機的另一原因還在于美國經濟基本面出了問題。20世紀末到本世紀初,世界經濟格局發生了重大調整,世界原有的供需曲線斷裂,出現了價格的上升。美國采取了單邊控制總需求的辦法,使得原有的供給缺口不斷擴大,物價持續上升,就業形勢出現逆轉,居民收入和購買力下降。
他認為,過去60年,美國經濟增長和國內消費超出了本國生產力的承受能力。一方面,美國在實體經濟虛擬化、虛擬經濟泡沫化的過程中,實現不堪重負的增長;另一方面,美國把巨額的歷史欠賬通過美元的儲備貨幣地位和資本市場的價值傳導機制分攤到全世界。這增加了美國經濟的依賴性,動搖了美國經濟和美元的地位和對它們的信心。
鄒平座認為,次貸危機之前美國政府出臺的一系列限制進出口的法案和政策,是導致經濟環境走弱的重要因素。在進口方面對發展中國家制造各種貿易壁壘,在出口方面又對技術性產品設限,這些政策直接推動了美國物價的上升,減少了美國的就業機會,抑制了國內的經濟創新動力,這也是金融危機爆發的重要誘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