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專稿:窗外的景致都已湮沒在夜色中,世界銀行辦公樓內的燈光不時自動熄滅,提醒我們早已過了下班時間。為完成這個早已約定的專訪,忙碌的林毅夫只能將采訪時間定在了下班后。
作為第一位來自發展中國家的世行首席經濟學家,林毅夫自今年2月正式接受任命以來便一直忙碌。他開玩笑說,目前最大的挑戰就是時間太緊了。這也是他就任世界銀行高級副行長兼首席經濟學家以來,首次接受媒體專訪。我們的訪談也就在這夜色中開始了。
林毅夫(資料圖片)
金融危機留下兩大教訓
記者:美國金融危機仍在繼續,華爾街正在全面洗牌,您覺得危機還會怎么樣發展?美國經濟是否會因此陷入衰退或者嚴重衰退?
林毅夫:這次金融危機普遍被認為是1929年(大蕭條)以來最嚴重的危機。美國政府和美聯儲采取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救援方案,會有什么樣的結果?我認為還存在許多不確定因素。
但總的來講,大家認為,美國金融機構將會有很大調整。一些銀行必須提高資本充足率,資金會比較緊張,貸款會減少。這樣,投資和消費貸款會減少,美國經濟會放緩。但放緩的程度多大?衰退還是嚴重衰退?時間會多長?目前還難以預料。
記者:這場危機給人最深刻的教訓是什么?
林毅夫:最深刻的教訓將來會有很多總結。就現在來講的話,我個人認為有兩點教訓值得吸取。
第一個教訓,就是這次這么大的金融危機,跟2001年互聯網泡沫破滅有關。當時泡沫破裂美國經濟就應該陷入衰退———但那次衰退很短,實際上經濟只有一個季度出現負增長。為什么那么短?因為美聯儲用降息來刺激房地產經濟。
在發達國家,一般人們的財富,30%在股票,70%在房地產。在互聯網泡沫高漲時,美國人財富多,消費就多,泡沫破裂后,導致財富和消費減少,經濟衰退,物價下降,出現通貨緊縮。為了防止經濟長期蕭條,格林斯潘用連續27次降息的方式來刺激房地產市場。
房地產市場刺激起來,就很成功地避免了上一次的經濟衰退,但代價是房地產泡沫是更大的泡沫,泡沫破滅以后就更難解決。上一次衰退雖然成功度過,但卻埋下了嚴重隱患。這就是我們在處理問題上要吸取的經驗教訓:不能為了解決一個問題,卻創造一個更大的問題。
另一個教訓,就是金融創新的隱患。美國金融衍生品,越搞越復雜,監管又沒跟上,給房地產市場的泡沫推波助瀾。我認為,金融創新是必要的,也是不能禁止的,但是創新后,應該了解這些創新產品的好處和存在的弊端,監管要跟上,不能只看到好處而疏忽了必要的監管。
10月8日,交易員在美國紐約證券交易所外的街頭交談。全球主要央行同步實行降息以防止金融危機升級為全球性的經濟衰退,但此舉未能緩解投資者對經濟基本面的憂慮情緒,當日紐約股市波動劇烈,收盤時三大股指連續第六天下跌。 新華社/路透
中國應當努力增加內需
記者:中國也不可避免地受到這次金融危機影響。您也知道,現在中國經濟增長也在明顯放緩,沿海一些企業面臨嚴峻挑戰,您認為危機對中國的具體沖擊表現在哪些方面?中國應該如何應對這場危機?
林毅夫:總的來說,這次金融危機對中國直接沖擊比較小。我們在次級債上的損失不大。
但并不能說就沒有間接影響。間接影響就是美國經濟會放緩。而考慮到中美貿易規模龐大,這就會影響到中國出口。盡管中國出口到美國的產品,以生活必需品為主,這些是收入彈性比較低的商品,但如果美國人的收入減少或者停止增長,那么消費就會減少或增速放緩,這就會影響到進口。
當然,受金融危機影響更大的是高收入國家,他們的商品是高消費品,美國經濟放緩,投資和收入減少,對他們產品影響就更大。
至于中國應該如何應對這場危機,我認為在國際經濟形勢比較疲軟的情況下,我們應該增加內需。中國在刺激內需方面還有相當大潛力。一方面我們城鄉差距很大,新農村建設還有許多項目可做,基礎設施建設的空間也很大;另一方面,中國財政狀況也比較好,有刺激內需的力量。再說這些問題也是我們改革開放這么多年積下的欠賬。本來我們就提出構建和諧社會,即便沒有國外的壓力,我們也應該這么做;更何況,現在靠出口拉動經濟增長的空間變小了。
美國希望全世界合作解決目前的危機,也不僅僅希望和中國合作。但中國經濟穩定快速發展,就是一大貢獻。如果中國經濟保持快速發展,就能創造更大市場空間,中國產業升級的空間也挺大,這些投資總需要一些資本品的投入,這其中不少就來自發達國家。其實前幾年看的非常清楚,中國經濟快速穩定發展,一方面中國本身出口增長了,另一方面也給世界提供了更大的市場機會。
10月8日,交易員們在美國紐約的證券交易所內忙碌。全球主要央行同步實行降息以防止金融危機升級為全球性的經濟衰退,但此舉未能緩解投資者對經濟基本面的憂慮情緒,當日紐約股市波動劇烈,收盤時三大股指連續第六天下跌。 新華社/路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