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長巴曙松在昨日舉行的“(2008)首屆上海CFO高峰論壇”上表示,當前中國經濟有可能在全球金融危機中走出市場經濟的沖擊,成為率先走出次貸危機的新興市場國家之一,不過要走出危機,中國必須尋找新的增長點。
對于中國來說,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和次貸危機所處的環境有相同又有不同。從導火索形成機制來看,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是亞洲自己出了問題,是內生性的。而本次次貸危機是以美國為代表的西方發達市場出現問題,包括中國在內的亞洲國家是受傳導的。從內部來看,在1997年的時候中國沒有全國的房地產市場。現在全國的房價有非常大的上漲。中國經濟是第一次經受房地產,這個市場在縮水,對于居民消費和就業均有影響。
從價格機制的角度看,1997年時,人民幣有貶值壓力,中國主動承諾,為了維持亞洲金融危機的穩定,人民幣匯率不貶值,中國經濟自身承擔調整的壓力。而現在人民幣還有升值的壓力,在價格方面基本上中國處于有利的地位。同時在理順資源價格上面,國際資源價格的大幅下跌給中國提供了很好的機會。
從目前的機制看,CPI和PPI都在回落。但在目前的情況下還不能對通貨膨脹掉以輕心。糧食價格下跌以后中國跟國際糧價還有比較大的差距,資源價格已經在上漲。站在央行的角度,一個負責任的央行,關注的是央行資產,到目前為止央行面臨著很大的問題,還是貿易順差、不能升值太快,因此央行不斷地購買外匯,這種被動的貨幣操作的趨勢還沒有改變。
巴蜀松指出,帶動中國經濟走出1997亞洲金融風暴的原因是找到了房地產市場、汽車市場。“1999年搞房改,盤活了城市的資產存量;2000年中國經濟啟動,汽車、住房,加上相應的信息技術的消費,成為一個很重要的經濟增長帶動。”他表示。因此如何找到中國經濟走出危機的新的增長點,才是中國經濟轉型、產業升級最重要的任務。
當前我國正在為尋找新的經濟增長點在幾個方面進行積極探索。首先,發展農村。巴蜀松表示農村發展要有相應的金融配套和土地政策,目前還處于起步階段,如何找到新的道路值得深思。其次是擴大內需,對于刺激內需,他認為不應該僅僅寄希望于依靠財政投資,而應該著眼于投資結構的改變、完善社會保障體系等等。(來源:上海證券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