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曙松 :區域經濟發展要積極發揮不同區域優勢
著名經濟學家巴曙松在第三屆亞太總裁與省市長國際合作大會上演講
巴曙松:非常感謝亞太總裁與省市長國際合作大會的邀請,使我有機會就區域經濟發展趨勢的一些問題談一點個人的看法。
在2008年,中國將更加注重發展區域的比較優勢,積極穩妥的推進城鎮化,這個奠定了我們未來一段時間內,中國的區域經濟發展的政策基調,就是積極的發揮不同區域的優勢,我想就此談一下個人的三點看法。
第一點,區域經濟發展最明顯的特征,就是城市集群和產業集群的相互推動,相互的促進。以中國為例,在中國已經形成了以珠江三角洲、長江三角洲、環渤海地區的城市集群帶,促成這個城市集群的非常重要的推動力,就是在這些相關的地區,有一些特定的產業,具有非常巨大的比較優勢,這些產業的上游中游下游相應的高度集中,極大降低了不同產業發展的成本,所以使得這個產業在特定地區的發展具有很強的競爭優勢。在廣州三大支柱產業:汽車、石油化工、電子信息產品,在廣州周邊可能一兩個小時車程范圍內,可以看到和電子信息相關的上游或者下游的配套產品,這種產業的集聚,是不同的產業演化的結果,既是發達國家發展的歷史經驗,也正在成為中國不同區域之間競爭和發展的非常重要的趨勢,不同的產業,基于不同的比較優勢,在不同的地方集聚,吸引了大量的企業集聚在這個地方,從而進一步推動了這個地區的城市群。比如在珠江三角洲地區以廣州為核心城市,或者整個泛珠江三角洲以香港和廣州作為主導城市周邊的城市集群,這個集群就為各地產業的發展創造了非常積極的作用。在信息技術,在網絡高度發達的今天,為什么我們從事金融的人員,還是愿意去華爾街,還是要去香港的中環,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產業的集聚所形成頻繁高質量的信息交流和集聚,只有在這些地區才可以形成的,可能形成的網絡傳輸的信息不一定很及時、可靠、準確,這就是全球范圍非常有趣的現象,全球范圍可以看到美國受中國的影響,很多國家房地產出現了明顯的調整,但是在一些核心城市的核心地區,房價還在上漲,這個被稱之為離心城市對于資源有很強的集聚能力和吸引能力。下一步廣州作為生物、動脈產業,軟件產業作為重要集聚的地區,所以這一點不僅在廣州地區,在珠江三角洲地區,在整個中國也正在成為一個非常重要的發展城市,產業的集群。
第二點,就是中國的區域發展一個非常重要的特點,區域發展形成一個差異化的格局,企業成為區域經濟合作的主題,在十一五規劃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中央對于中國下一步的區域發展進行了基于不同地區的比較優勢,進行了戰略性的規劃,大致分為:優化開發區,就是以香港、廣州為龍頭的珠江三角洲地區,以上海、南京、杭州為地區的長江三角洲地區,以北京、天津、大連的環渤海地區,這些地區伴隨著中國的經濟增長,具有國際競爭力,是具有中國國家競爭水平的地區,接下來進一步區分為重點開發區,又有一個是限制開發區,就是當地的資源,環境的承受能力,開發特定的行業,特定的產業,同時我們還有就是禁止開發區,在于一些非常寶貴的歷史文化,優美的環境地區,禁止開發一些對資源環境消耗非常大的,這種功能的區分實際上也是中國經濟發展到特定階段的一個必然的產物,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中央提出了2008年要防止經濟增長從偏快轉向過熱,從結構性物價上漲轉向全面的通貨膨脹,表現了對投資增長擔憂,能夠化解這個擔憂的數據就是,中國2006、2007年以來區域性的增長呈現出跟原來相比較更為健康的格局,這個健康的正是一個區域功能分區,區域比較優勢進一步發揮的結果。比如說像上海、廣州這樣的一些經濟增長帶有龍頭地位的城市出現了非常有趣的現象,那就是經濟增長開始比較高,但是投資增長率明顯的低于經濟增長率,這是產業結構非常的結果,比如說上海2007年大概GDP增長13%,投資增長大概9%,這個地區,這些龍頭的地區,在轉向高端服務業,一些有比較優勢的產業集聚,比如說生物、動脈產業、電子信息產業。從具體的制造業技術的轉移角度來講,我們感覺到最近幾年中國經濟增長按照投資增長來看的話,存在一個由東向西,由南向北轉移的趨勢,最近幾年增長一直比較領先的不是廣州,不是上海,是內蒙古,能動性投資和GDP的增長處于全國的前列,連續幾年不是第一就是第二,整個經濟增長幾何的中心向西向北轉移,沿海的經濟發達地區在轉型,而轉型的主要主體就是大量的今天在座的全國性的跨國大型企業,自己基于中國不同的比較優勢,通過區域內產業的布局,同時中國穩步推進人民幣的升值,也在推動這個趨勢,2005年7月15號以來中國的人民幣穩中有升,現在大概升值接近10%,下一步的發展趨勢看,中國將繼續堅持人民幣三性原則,主動性,漸進性和可控性。在平穩的升值過程中,為什么這么講究平穩升值呢?就給我們這些東部沿海地區一部分出口導向的企業,一個消化升值壓力的機會,如何消化,由積極轉向內需,滿足中國快速成長內部需求的擴張,我注意到當時市領導頒發區域中心的這幾個大型的企業,多數是以中國內需生產為導向,這個有巨大發展的潛力。第二個像中西部地區轉移制造加工中心,在沿海地區做高端增值管理中心,這個是人民幣升值推動的客觀積極效果,讓區域發展更加均衡,不同地區之間形成相對的優勢互補,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講法是發揮區域比較優勢,這也是我們企業抓住中國發展的機會,抓住中國經濟結構轉型的機會,中國經濟結構的轉型從原來的依靠出口和依賴投資,轉向消費、內需、投資出口三駕馬車同時推動,從原來沿海地區率先發展轉向不同地區協調發展,不同地區進行功能的分區和比較的優勢。同時在這個過程區域比較里面,中國形成了全方位開放的格局,所以這次題目選擇的很好,全球和諧一體化區域化發展,在中國發展情況下,形成了特區、沿海、省會城市、開發區,遞次推進的開發格局,剛才張市長講,廣州的發展史就是一部開放史,實際上我看到統計數據廣東省的GDP應該是今年可以超過臺灣省,是成長非常快的地區。
第三個,金融服務業成為不同地區轉型和發展的差距非常重要的解釋因素,不同地區的發展情況巨大的差異,越來越依托于對于中國金融市場,金融機構、金融產品的集聚程度,掌握程度和利用程度。2008年中國即將推出創業板在深圳,會對中小板的上市門檻進行降低,面向富有活力,盈利增長性很好的,能夠代表中國經濟增長非常有活力前景的企業,適當降低一些標準,我們作一個大致的測算,在珠江三角洲地區,在廣州的周邊,我們做模擬測算的結果表明,如果達到擬議中深交所的中小板上市標準的這些企業都完成上市的話,在珠江三角洲地區,會因為資本市場的資產評估的溢價效應大概產生至少1萬名企業,這就是中國資本市場發展的非常富有活力的新的增長點。在過去兩年時間里面,中國的資本市場市值大概從4、5萬億迅速成長到30萬億,未來更激動人心的領域就在這里,創業板,中小企業板,金融機構的集聚,對于直接融資、間接融資工具手段的掌握,金融產品的可獲得性和服務能力,決定了這個地區的金融企業得到金融服務的水平,企業承受調控的能力。我們融資渠道如果非常單一的話,國家的宏觀調控信貸一收縮你這個地區受的沖擊非常大,如果你融資渠道多,有債權、股票,多種私募基金,公募基金受到的沖擊相對比較小,同時企業運作的效率也比較高,而且如果不考慮泡沫因素和投資炒作因素的話,這個地區跑端服務的集聚能力也決定你這個城市本身的價值,我前段時間委托一些房地產行業研究人員,就深圳市今年房價飆升很快,讓他們算一下整個深圳市最高房地產價格最高的時候是多少,整個深圳市房地產值多少錢,他們給我的結果讓我很意外,最高端的價格計算值50萬億。我跟他這個數字,打價格水分去掉20%,面積水分再去掉20%,打6折,深圳市還值30萬億,相當于深圳和上海股市市場的總和,這個和當地的產業集聚是相關的,大家算一下廣州市值多少錢,超過50萬億,在改革開放初期這個城市可以不值1萬億,這就是城市集聚和產業集聚帶來的整個國民財富的增長非常重要的表現,因為時間的關系,我做一個小結。
第一個,中國的區域經濟發展正在表現出城市集群和產業集群,產業集聚相互推進,良性互動的發展階段,成為中國經濟增長主要動力來源之一。
第二個,不同地區呈現出差異化的發展,而大型的企業成為地區差異化發展主要推動力量。
第三個,金融服務業對金融集聚能力,金融資源動員能力,成為解釋不同地區發展差距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謝謝各位。
附:巴曙松先生簡歷
巴曙松教授,博士生導師,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中央國家機關青聯常委,還擔任勞動和社會保障部企業年金資格評審專家;中國證監會基金評議專家委員會委員,中國銀監會考試委員會專家,國家開發銀行專家委員會委員,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金融研究中心主任,先后擔任中國銀行杭州市分行副行長、中銀香港助理總經理、中國證券業協會發展戰略委員會主任、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長等職務,并先后兼任平安證券首席經濟學家,興業銀行,徽商銀行,國元證券等公司獨立董事。2007年4月由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借調到香港從事金融政策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