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發現可燃冰:至少350億噸油當量 專家稱難采][青海發現可燃冰夠全國用90年 意義堪比大慶油田][專家解讀:祁連山凍土帶發現新能源"可燃冰"][中國陸域發現“可燃冰”有什么重要意義][是第三個陸域發現此能源的國家][百慕大三角現象疑與海底可燃冰有關]
可燃冰的發現
19世紀30年代初,人們開始注意到天然氣輸氣管線中形成的可燃冰(天然氣水合物)。因為水合物造成的天然氣輸氣管道堵塞問題給天然氣工業帶來許多麻煩。1934年,前蘇聯在西伯利亞地區被堵塞的天然氣輸氣管道里首先發現了天然氣水合物。同年,美國學者Hammerschmidt發表了水合物造成天然氣輸氣管線堵塞的有關數據,人們開始更加詳細地研究天然氣水合物和它的性質。
可燃冰實驗合成歷史
1810年,英國學者Humphrg Davy在倫敦皇家研究院首次合成氯氣水合物。氣水合物(Gas Hydrate)一詞最早出現在Davy次年所著的書中。在這以后的一百二十多年中,人們僅通過實驗室來認識水合物。1832年,Faraday在實驗室合成氯氣水合物,并對水合物的性質作了較系統的描述。其后人們陸續在實驗室合成了Br2、SO2、CO2、H2S等的氣水合物。提出了著名的Debray規則“在給定溫度下,所有可分解成固體和氣體的固態物質都有一個確定的分解壓力,其隨溫度變化。”1884年Roozeboom提出了天然氣水合物形成的相理論。此后不久,Villard在實驗室合成了CH4、C2H6、C2H4、C2H2等的水合物。1919年,Scheffer和Meijer建立了一種新的動力學理論方法來直接分析天然氣水合物,他們應用Clausius—Clapeyron方程建立三相平衡曲線,來推測水合物的組成。
1990年,中國科學院蘭州冰川凍土研究所凍土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科研人員與莫斯科大學列別琴科博士成功進行了天然氣水合物人工合成實驗。合成實驗采用甲烷氣體和蒸餾水為原料,恒溫恒壓下在高壓容器中進行。
2001年,我國第一個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海洋天然氣水合物模擬實驗室在中國地質調查局青島海洋地質研究所建成。并于2001年11月3日成功地合成、取出天然氣水合物并點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