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在线中乱码,青青青国产最新视频在线观看,无遮挡免费一级毛片视频,激情国产原创在线观看

首 頁 要聞 圖片 發展觀察 新聞跟蹤 經濟發展 減貧救災 社會發展 全球招標投標 商務資訊 觀察思考 發展報告 數字報告 白皮書 中國之窗 世行在中國
專家專欄 政策解讀 宏觀經濟 區域發展
行業動向
行業規劃 金融證券
金融法規
貿易發展 工程項目/ 數據庫/周刊 企業發展
國情公報 經濟數據 經濟名詞 采購商
發展要聞  -江澤民著作英文版在法蘭克福書展首發 外文局多語圖書展示中國 -三季報狂掀業績浪潮 四拐點行業引人關注 東北證券凈利增117倍 -西方要求RMB升值藏禍心 警惕資本流動風險 如何應對美元貶值 -銀監會稱房市又現騙貸 收緊是大勢所趨 樓市已滯銷 房價或拉鋸 -陽朔叫停熱氣球等飛行活動 事故原因 寧夏大峰礦爆破事故9傷亡 -中國五礦兩鐵礦非法排尾禍企殃民 農夫山泉借慈善涉偷稅遭舉報 -本周19新股同發 創業板九股上路 華誼九股東入賬過億 如何投資 -上合組織商定建立經濟發展監測機制 -中國要求WTO調查歐盟對華緊固件反傾銷措施 貿易摩擦入高峰期 -法蘭克福書展開幕 習近平出席 并發表講話 中國作為主賓國亮相
首頁>>政策解讀
業者解讀征信條例:還款逾期超3次難獲貸款
中國發展門戶網 www.chinagate.cn  2009 年 10 月 15 日 
字號:    打印本文章 寫信給編輯

我國信用體系建設將有望告別無法可依的現狀,即日起至11月1日,國務院法制辦就《征信管理條例(征求意見稿)》公開征求意見。其中首度提及個人負面信用記錄最長保留7年,其中個人不良信用記錄保存5年,個人犯罪記錄保存7年。

目前,我國的個人信用報告都是通過人民銀行牽頭組建的數據庫來查詢的,征求意見稿的表述就意味著,個人信用報告將保存5年,而個人犯罪記錄將保存7年。此外,水電氣交費都將納入信用記錄。

不良信用記錄并非永久保留

征求意見稿中明確指出:“征信機構不得披露、使用自不良信用行為或事件終止之日起已超過5年的個人不良信用記錄,以及自刑罰執行完畢之日起超過7年的個人犯罪記錄。”這一表述意味著,個人信用報告將保存5年,而個人犯罪記錄將保存7年。

截至目前,個人可隨時向當地人民銀行提出申請,免費獲取其個人信用報告。不過,征求意見稿卻提到“今后個人每年只能免費查詢一次個人信用報告”,這意味著個人查詢多次信用報告將要收費了。

省內有關專家認為,央行征信系統中的個人信息目前是一個月更新一次,但更新后的數據要兩個月才能體現在報告中,因此盡管現在不限免費查詢次數,個人最多每半年查一次就足夠了。

個人信息若有誤可要求更正

同時,意見稿第四十條提到:“當信息主體認為其信息存在錯誤、遺漏時,有權要求征信機構更正。如果征信機構在收到異議申請后的20個工作日內沒有完成異議信息的核查和處理,并書面答復申請人,該信息主體有權以書面方式要求征信機構一次性刪除其全部信息。合法權益受侵害的,可以向國務院征信業監督管理部門投訴。”省內有關專家解釋說,只有在個人信用記錄出錯的情況下,經人民銀行核實批準才可由征信部門進行修改。

還款逾期超3次難獲貸款

那么,有不良信用記錄者能否享七折房貸?南京某股份制銀行房貸部負責人表示,征信報告中的不良信用記錄只是人行對個人信用狀況的一種客觀描述,客戶在申請貸款后,銀行會對客戶的不良記錄進行研判,然后據此確定是否給予客戶貸款和利率上的優惠。不同的商業銀行標準不同,但肯定不會因為有不良信用記錄而“一棒子打死”,對待方式肯定有重有輕。如果客戶出現貸款還款逾期或信用卡還款逾期,銀行還要分析這種逾期是否屬偶然,如果是偶爾逾期,且時間不長,銀行還是會給予優惠,但如果逾期次數超過3次,就可能貸不到款了。

六類情況導致“不良記錄”

目前有六種情況易導致個人信用不良記錄:一、“睡眠信用卡”不激活還是會產生年費,若不繳納就會產生負面的信用記錄;二、信用卡透支消費、按揭貸款沒有及時按期還款;三、貸款利率上調,仍按原金額支付“月供”或分期,產生欠息逾期;四、為第三方提供擔保時,第三方沒有按時償還貸款;五、手機號停用,沒有辦理相關手續,因欠月租費而形成逾期,也會造成不良記錄;六、被別人冒用身份證或身份證復印件產生信用卡欠費記錄。(陳春林沈春寧)

 

來源: 揚子晚報

相關文章:
負面信用記錄最長保留7年 征信機構注冊資本不得少于500萬 全文
征信機構實繳注冊資本不得少于500萬元
征信機構禁收集個人收入等信息
征信管理條例(征求意見稿)(全文)
我國征信立法進程加快 征信管理條例公開征意見
央行征信系統將擴大信息采集范圍
12部委規范上市公司 證監會監管與央行征信對接
券商建議融資融券對接征信系統
央行:今年將盡快出臺信貸征信管理條例
圖片新聞:
9月70大中城市房價漲2.8% 廣州與銀川新房價格漲幅最大
綠色和平組織:18家中外大企業隱瞞排污信息(名單)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