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三角改革發展規劃綱要》的出臺,除了中央確有國家戰略層面的考量外,廣東省主動積極地運作起了關鍵作用……”對于已經上升為國家層面的《珠三角改革發展規劃綱要》,權威人士向《瞭望》新聞周刊透露了其得以順利出臺的原因。
對此,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研究員、中國科學院可持續發展研究中心主任樊杰也對本刊記者表示,“過去,地方向中央主要是要項目和資金,現在有的地方政府開始向中央要規劃,編制這些規劃的動力主要來自地方政府。”尤其是去年以來,伴隨著國家十大產業振興規劃的相繼出臺,各省區市“雨后春筍”般掀起了將地方層面發展訴求搭車到國家層面的區域發展規劃編制熱潮。
對于這些業已出臺或正在編制中的規劃,接受《瞭望》新聞周刊采訪時,中國社科院工業經濟研究所研究員陳耀認為,應一分為二地看待其利弊,“現在出臺的區域規劃,很大一部分是中央與地方聯動的結果,其在制定的過程中可能存在著長遠考慮不足。比如,哪些地方政府積極,哪些地方的需求就上升到國家層面的情況。”
中國社科院西部發展研究中心名譽主任、中國區域經濟學會副會長陳棟生接受《瞭望》新聞周刊采訪時更指出,地區規劃的出臺能夠使地區發展更好地體現國家的發展意圖,“但是要防止地區間的盲目攀比,大多數情況下都不能搞特殊的政策優惠。”
區域發展的雙重動力
8月30日,《吉林省圖們江區域開發開放規劃》正式獲國務院的批準,這也是近期獲準的區域規劃中最新的一個。吉林省省長韓長賦曾對外透露,將以此“打造東北地區對外開放新門戶,構建我國面向東北亞區域國際合作新格局”。該區域大體包括吉林省中東部兩個特大城市長春、吉林和圖們江地區的帶狀區域,區域總面積2.36萬平方公里,人口約770萬,經濟總量占到了全省的70%以上。
《吉林省圖們江區域開發開放規劃》只是三個東北區域開放戰略的其中之一,與之類似的是黑龍江省的綏芬河綜合保稅區和遼寧省的沿海經濟帶規劃。近期召開的國務院振興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領導小組會議提出,將全面提升東北地區對外開放水平。其核心內容便是組織實施好《遼寧沿海經濟帶發展規劃》,抓緊編制圖們江區域開發開放規劃,抓緊建設好綏芬河綜合保稅區。
有專家為本刊記者分析,綜合一區(東北地區)之下的三個區域戰略來看,其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先期都是由地方積極推動,然后與國家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的大發展戰略相切合,進而進入到國家層面成為區域發展的政策,“地方的積極推動成為區域規劃出臺的主要動力之一。”
以《遼寧沿海經濟帶發展規劃》為例,遼寧“五點一線”沿海經濟帶的概念最早于2005年提出,當時只是遼寧本省的發展戰略。類似的以地方積極推動為主要動力的規劃還包括《江蘇沿海地區發展規劃》、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重慶市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實驗方案》以及正在編制中的《成渝經濟區區域規劃》等。
江蘇省社科院經濟研究所所長葛守昆曾對媒體表示,上世紀90年代初,江蘇省就曾提出沿海開發戰略,但是,當時條件不具備,主要是交通不便,使得沿海開發面臨很多難題。“現在規劃上升為國家戰略層面,非常及時,也很有必要,將為江蘇經濟發展帶來新的機遇,也為先進制造業發展、城市化進程帶來非常大的變化。”
據《瞭望》新聞周刊了解,為了促使成渝經濟區建設盡快上升為國家戰略,爭取將四川未來10年經濟發展中需要國家協調支持的項目、政策等重大問題納入規劃,同時為了爭取在國家規劃中更多地體現四川省委、省政府確定的四川發展戰略,四川省專門組織專家、學者及各方面力量編制《成渝經濟區區域規劃》,地方推動的因素尤為明顯。
除了這一類由地方主推的區域規劃外,另一類則是中央統籌考慮下制定的區域發展戰略。《關中-天水經濟區發展規劃》便是《國家西部大開發“十一五”規劃》中確定的西部大開發三大重點經濟區之一。根據規劃,關中-天水經濟區的戰略定位除了“全國內陸型經濟開發開放戰略高地”外,還將打造成為全國先進制造業重要基地、全國現代農業高技術產業基地和彰顯華夏文明的歷史文化基地。
“區域發展規劃的全面鋪開,這反映出國家對區域協調發展更加重視,在中央與地方兩種動力的推動下,一方面地方能夠更準確找到自己的定位,依據自身的實際需要尋求新的發展途徑,另一方面也能夠調動地方的積極性,實現中央與地方的良性互動。”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國土開發與地區經濟研究所副所長肖金成接受本刊記者采訪時表示。
地區發展同質競爭
從國家戰略層面看,地方之間的協調發展,關鍵在把握競爭和合作之間的分寸。其中,對非均衡發展戰略的正確理解至關重要。
非均衡發展戰略充分考慮了各經濟區域的差異,因地制宜,以效率為先,充分發揮了各區域的比較優勢。同時,更多地依靠、利用經濟發展規律,有利于稀缺的資源得到最優化的配置,發揮最大的效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