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公路建設成效顯著
西部地區地廣人稀,山嶺眾多,交通不便是長期制約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因素。公路基礎設施建設對于西部地區改善通行條件、加強交流溝通、實現脫貧致富,起到重要作用,產生了顯著成效。一是公路交通的發展,為人們出行和貨物流通創造了便捷的條件,為經濟和社會的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二是改善了投資環境,促進了沿線地區土地開發和產業結構調整,對社會發展產生了積極影響,特別是高速公路的建成,促進了經濟產業帶的形成和區域經濟的繁榮;三是各地機場公路、疏港公路以及重要能源和原材料產地公路技術狀況的普遍改善,促進了綜合運輸體系的發展;四是加強農村公路建設,改善了貧困、邊遠地區的交通條件,促進農業發展,促進了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五是公路建設擴大了需求,增加了就業機會,帶動了建材、石化、機械、汽車、旅游、商業等相關行業的發展,為國民生產總值的增長作出了貢獻;六是公路的開通促進了信息交流,有利于當地人民群眾開闊眼界、轉變觀念,使西部地區與東中部地區聯系更加緊密,促進了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
三、 西部地區公路典型項目
(一)四川省川主寺至九寨溝公路。
是我國公路與自然環境相和諧的交通環保示范樣板,是我國第一條環保標志性路段。川九路按照"安全、舒適、環保、示范"方針進行建設,以生態環境保護為核心,最大限度地減少對生態環境的破壞。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充分滿足人們對出行安全性、舒適性、愉悅性的要求。在生態環境保護上,突出了與當地自然風光相協調。這些理念的確立,帶來了公路建設管理、設計、施工、監理等全方位的理念創新和工作創新,探索了交通建設生態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的有效途徑。
(二)云南省思茅至小勐養高速公路。
是昆明至曼谷國際通道的組成部分,也是國家高速公路網的組成部分,該項目穿越西雙版納熱帶雨林,沿途動植物資源極其豐富,自然景觀優美。為有效保護沿線生態環境,建設者們在技術理念上大膽創新,堅持“保護與恢復并重”和“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原則,注重突出環境保護、突出安全新理念、突出服務功能、突出民族文化特色,實現了“車在路上行,人在畫中游”的美好愿望,建成了一條集熱帶雨林風光、鄉土文化、人文元素和現代科技于一體的高速公路。(中國發展門戶網 傅嘉)
1999年和2008年西部地區公路隧道、渡口情況對比
|
年份
|
隧道總計
|
特長隧道
|
長隧道
|
渡口總計
|
機動渡口
|
座
|
延米
|
座
|
延米
|
座
|
延米
|
處
|
處
|
1999年
|
45
|
10410
|
0
|
0
|
0
|
0
|
178
|
105
|
2008年
|
1961
|
1102871
|
50
|
240198
|
217
|
362684
|
589
|
341
|
倍 數
|
43.58
|
105.94
|
——
|
——
|
——
|
——
|
3.31
|
3.2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