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東方早報報道,“中國鹽業專營制度改革應該加速推進,要破解國企壟斷經營。但是中國鹽業總公司強烈地反對這場改革。”昨日,國務院國資委企業監事會監事陳國衛在北京“炮轟”相關利益群體。
陳國衛是在“國企壟斷、公共利益與法治建設”研討會上做上述表示的。陳國衛曾任國家經貿委運行局副局長,分管鹽業。他認為,在眾多壟斷行業中食鹽體制的改革并不復雜,也是最沒有風險、改革設計方案技術含量最低,但是改革的推進遇到了極大阻力。
“國家發改委和工業和信息化部正在研究的鹽業體制改革,目前已近尾聲,準備報批國務院。”陳國衛透露,如果要在改革上有突破性,必須先打破中鹽總公司及各省級鹽業公司的壟斷利益。
今年9月9日,工業和信息化部召開鹽業體制改革專題座談會。工信部總工程師朱宏任透露,工信部將積極配合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推進鹽業體制改革,地方省市主管部門要在鹽業管理體制改革大背景下考慮鹽業行業管理職能問題,要與鹽業體制改革相銜接。
鹽業壟斷被人遺忘
陳國衛在研討會上做“國有企業鹽業體制改革回顧”報告時表示,根據此前國務院和國家相關部委領導的批示,當時的國家經貿委曾在2001年著手對食鹽管理體制及問題進行調查研究,引起行業內外的關注。
經調查研究認為,由于市場秩序不規范,為保證人民食品安全、實現消除碘缺乏病目標,食鹽專營是必要的,并且起到了積極作用。但是隨著形勢環境的發展變化,其弊端也顯現出來,主要表現為三個方面:一是政企不分,二是食鹽專營擴大化殃及小工業鹽,三是把食鹽生產企業排除在市場經濟之外。生產企業沒有自己的品牌、沒有自己的包裝,不能直接銷售自己的食鹽產品,即使搞了產品的深度開發也不能自己銷售。嚴重的計劃管理方式和市場壟斷使鹽行業死水一潭,企業缺乏活力,食鹽行業成了中國改革開放遺忘的角落。計劃、審批產生的腐敗使生產企業民怨沸騰,但在計劃大棒的高壓下噤若寒蟬,不敢也沒有渠道反映自己的訴求,專營成了專政。
中國一度是世界上缺碘最為嚴重的國家之一,有7億多人口缺碘,曾占到世界碘缺乏病人群的40%。這是推行食鹽加碘和專營的最主要原因。1994年國務院頒布了《食鹽加碘消除碘缺乏危害管理條例》,從此開始在全國大部分地區強制推行加碘鹽政策。為了保障食鹽加碘,1996年國務院頒布了《食鹽專營辦法》這一行政法規。該《辦法》比1990年生效的《鹽業管理條例》更加明確了食鹽的國家專營制度。
中國的鹽業由此成了標志性的壟斷行業,其壟斷主要存在于批發銷售環節,涉及兩個相關市場:其一是食鹽,其二是除純堿和燒堿用鹽以外的工業用鹽,俗稱小工業鹽。食鹽的銷量每年大約為800萬噸,小工業鹽的銷量大約為1000萬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