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三角:99%以上企業缺工嚴重
編者按:剛剛過去的2009年,對于珠三角企業來說,情況實在不妙。年初,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作為“來料加工世界工廠”的珠三角地區,最早受到了沖擊,因為無法獲得訂單,大量企業破產倒閉,數以百萬計的農民工失去工作。突如其來的“民工慌”不但“慌”了農民工,也引起了國家最高層的高度關注;進入下半年,隨著全球經濟的快速復蘇,紛至沓來的訂單又讓企業遭遇了“招工難”。從“民工慌”到“民工荒”,這一年,珠三角地區勞動力市場可謂是“冰火兩重天”。
以珠三角地區外向型經濟排頭兵的東莞為例。這一年,先是年初時金融危機致60萬農民工失業、百萬農民工離莞;后是下半年訂單恢復,99%以上的企業招工困難,有單不敢接。
日前,繼2009年初與年中,中國經濟時報記者在對珠三角地區“民工慌”與“民工荒”現象進行了調查采訪,并給予了報道后,在新的一年到來之際,本報記者再次走進珠三角,對該地區的企業用工情況進行了調查采訪。
珠三角“民工荒”調查現狀
本報記者 江宜航 王月金
“民工荒”在珠三角地區早已不是新聞,季節性用工困難一直是存在于該地區的“老大難”問題。但中國經濟時報記者采訪發現,與以前的季度性缺工,但勞動力市場供應充足不同,當下的珠三角地區,農民工群體已經發生了結構性變化,勞動力優勢難再。業內人士認為,隨著勞動力優勢的逐步喪失和民工短缺時代的到來,珠三角地區的企業倒閉與轉移速度將進一步加快。
企業:招不到員工有單不敢接
門口支個廣告牌,上面寫著招聘的工種及人數,不時,一個或三五個男女青年上前瀏覽或到門衛值班室詢問一番,旋即轉身離去,走向另一家工廠。
這是2009年12月中旬,中國經濟時報記者在廣東東莞厚街、長安、高等鎮采訪時,經常看到的場景。在訂單回升的背景下,包括東莞在內的幾乎所有珠三角企業都出現了“招工難”,“民工荒”再現珠三角。
“最紅火時,公司有7000多名員工,而目前加上已經轉型的另外一家工廠,包括公司新招的當地4050靈活就業人員,員工總數還不到1000人。”2009年12月17日上午,在位于東莞市高鎮的東莞泰富電子有限公司,助理經理莫熾錦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說,招不到員工,公司有訂單也不敢接。
據他介紹,泰富公司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室內電話制造商,生產的有繩及無繩電話等電訊產品全部銷往海外市場。2008年底,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公司訂單大幅減少,最困難時,曾連續幾個月都沒有一個訂單。為了減輕公司的壓力,公司陸續辭退了大部分員工,至2009年3月,整個公司只剩下不到300人。
然而,從8月份開始,泰富公司中斷了半年多的訂單又逐漸“飛”了回來,至10月份,基本恢復到金融危機爆發前的正常水平。由于金融危機期間大多數農民工被公司辭退返鄉,公司想盡了各種辦法招工,也無法把用工的缺口補上。
在東莞,缺工的不僅僅是泰富公司,也不僅僅存在于電子行業和高鎮。同一天,在厚街工業園區,浩成鞋業有限公司人事主管楊進告訴中國經濟時報記者,根據他的了解,目前東莞的制造企業,只要還在開工的,至少99%以上的企業都缺工嚴重。
“勞動力市場根本就沒有人了。”據他介紹,從2009年9月份以來,公司不但在工廠門口設立了招工海報招聘員工,同時還委托了當地的多家勞務中介機構為公司招聘員工,甚至還在地方政府的組織下,遠赴陜西、甘肅等邊遠地區招工,但“收效甚微”。
在東莞某人力市場不久前舉辦的制造業專場招聘會上,480家企業進場招人,招聘崗位達11000多個,而求職人數僅為4100多人,用工缺口超過一半。
來自廣東省玩具行業協會近期完成的一份調查報告同樣顯示,目前廣東玩具行業特別是以加工貿易為主的企業,不同程度存在“招工難”情況,普遍缺口在10%—30%,有的甚至高達50%以上。
巨大的用工缺口,讓珠三角企業急得團團轉。東莞厚街一家鞋業公司負責人告訴中國經濟時報記者,最高峰時公司有1萬多名員工,金融危機爆發之后,由于訂單長期低迷,公司陸續辭退了近萬名員工。然而,當目前公司的訂單已經回升到去年同期水平時,卻面臨著近萬名員工的巨大缺口。在此情況下,公司目前只是承接一些附加值略高的訂單,利潤微薄的訂單一律回絕。
來自東莞市勞動局勞動就業服務管理中心提供給本報的數據顯示,根據該中心對該市長安、厚街、鳳崗、常平、塘廈、高、石碣等7個鎮勞動力市場的監測,2009年下半年以來,隨著該市外來訂單的逐漸恢復,企業用工需求也隨之加大,多數企業出現了“招工難”。
“從各鎮統計的入場招工企業累計需求崗位來看,企業用工難呈逐月加大趨勢。”東莞市勞動局勞動就業服務管理中心副主任羅自強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說,7月份,7鎮累計需求崗位111742個,比6月份增長45%,求人倍率平均為1.38;進入8月份,進場招聘企業累計需求崗位98145個,平均求人倍率上升為1.55;而9月份前兩周,進場招聘企業累計需求崗位53118個,平均求人倍率則上升到1.64。
民工:跳槽好時機
僅僅上了一天班,小朱就辭去了剛獲得的工作。
2009年12月17日下午14時許,中國經濟時報記者再次見到朱如成時,是在厚街浩成鞋業公司的大門口,其時,他正在該公司門口的招工牌前認真瀏覽上面的招工信息。此前,他在該鎮一家服裝企業應聘時,正好與前去采訪的本報記者相遇。
現年23歲的小朱是江西省余干縣人。2008年10月,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他所在的工廠因為接不到訂單,在時開時停了一段時間后,把工人們都辭退了。在找了幾天工作無果后,小朱回到了闊別4年多的江西老家。
2009年12月初,小朱接到村里同伴的電話,他再次來到了東莞,并在同伴的介紹下,進了厚街的一家服裝廠,做了一名服裝縫紉工。
“雖然服裝廠的工作環境和福利待遇比以前打工的工廠要好一些,但我覺得工資還是太低了。”小朱對記者說,以他剛辭職的東莞某服裝廠為例,工廠給予他們的底薪為每月770元,如果算上周末和平時的加班費,每個月的收入大約為1200—1500元左右,還是無法實現自己出門掙錢的目的。
他這樣給記者算了一筆賬:因為吃不慣工廠里的飯菜,他在外面租了一間房子,每個月的租金是260元,如果算上水、電、煤氣、衛生、有線電視等各種費用,約需320元左右;此外,吃飯、購物、乘車、加上偶爾去臺球室打打臺球、陪朋友下下館子,每個月的開支不下1000元。“也就是說,每個月拼死拼活、沒日沒夜地干活,掙的工資僅夠自己縮手縮腳的開支。”他說。
“至少也得找個一個月能掙3000元的吧。”對于辭職的原因和自己對于工資的期望值,他不假思索地對記者說,“以前都是工廠挑我們,現在東莞民工短缺了,我們也要挑一挑工廠。”
像小朱這樣辭職出來找工作的農民工在東莞甚至整個珠三角地區并不在少數。根據東莞市勞動局勞動就業服務管理中心提供給本報的一份調查報告顯示,前不久,該局分別在出租屋和勞動力市場對600名農民工進行了一項抽樣調查,其中,在出租屋接受調查的400名農民工中,有70人沒有工作,由于“收入低主動辭去原來工作”的占41.4%;而在勞動力市場調查的200名求職農民工中,139人沒有工作,由于“收入低主動辭去原來工作”的占36.7%。
在當天的采訪中,記者還遇見了分別來自湖北的小玲和江西的小艾等3個女孩子,她們也在10天前辭去了原來在鞋廠的工作,結伴出來想找一份“上班時間短些、工作環境好些、福利待遇優些”的工作。
她們告訴本報記者,雖然幾乎所有東莞企業都在大喊缺工人、招工難,但工資待遇并沒有相應提高。從她們近一個星期在東莞多家企業的求職情況來看,幾乎所有企業的底薪都是每月770元,而這正是2008年4月1日東莞開始執行的最低工資標準,“民工荒”并沒有讓東莞企業增加員工工資。
這與記者在東莞調查的情況大致相同。根據本報記者對該市厚街、長安、高等鎮多家服裝、電子、鞋業等企業的調查結果顯示,除了位于高鎮的日本電產(東莞)有限公司給予員工的月基本工資為800元、略高于當地政府規定的最低工資水平外,其余接受調查的企業都是按照東莞市政府規定的最低工資標準770元/月的標準支付員工底薪。
“這不僅低于長三角地區的一些城市,甚至還低于江西老家的工資水平。”來自江西贛州的小艾對記者說,在她老家,一些從沿海轉移過去的服裝、電子等企業開出的工資都在1000元以上,并不比這邊低,這讓她有些想不明白。
她告訴記者,如果幾天后還找不到合適的工作,她們準備結伴去浙江或江西打工,徹底告別珠三角。
事實上,不僅是在東莞,在記者采訪的珠三角多個地區,到處都有小朱與小艾們的身影。
12月22日,在記者入住的某連鎖酒店廣州流花店,來自江西九江瑞昌的黃琴告訴中國經濟時報記者,她是3天前到該酒店上班的,此前一直在珠三角多個地區的服裝、電子等制造業工廠打工,先后從事過服裝縫紉和電子裝配等多種工作,特別辛苦不說,還掙不到錢。
她說,在珠三角地區,不僅是東莞企業給予員工的底薪多按當地最低工資標準支付,在她此前所打工的中山電子廠,也是按照當地最低工資標準的770元支付員工工資,而且企業還不包吃住。即使每天加班,每個月也只能掙到1500元左右,這讓她感到生存艱難。
“而服務業就不一樣了,一般底薪都在1200元以上,公司還給予安排食宿、交納社會保險等福利待遇。”她對記者說,以她目前所服務的酒店為例,酒店給予她們的實習期是2個月,實習期間的底薪為1200元,實習期滿后,如果被酒店正式錄用,第一個月的底薪就將達到1600元,并可享受每月4天以上的帶薪休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