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建"四橫三縱"大水網]["引江濟漢"工程投資逾60億 下月動工]
■ 核心提示
繼三峽大移民后,中國另一大移民工程———南水北調丹江口庫區移民試點搬遷,已經開始。
這是南水北調東中西3條線路的中線工程。該工程于2003年開建。長江最大支流漢江上的丹江口庫區是其水源地,因此庫區移民成為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
此次移民涉及河南、湖北32.8萬人,其中23萬人需要外遷。
湖北丹江口市的3個鎮從2009年8月20日起,開始移民試點搬遷,目前約有4500人完成搬遷。
記者近日走訪其中一個移民大鎮———均縣鎮,近距離觀察他們的生存環境,自1992年劃定移民范圍實施禁建令后,17年間移民們沒有建房修路,周遭的生活環境一年比一年破落,他們在等待搬出庫區的日子。如今庫區移民啟動,他們開始鼓起勇氣去適應那片迎接他們的新土地。
記者記錄下移民們細微的痛苦,隱忍的堅韌和無措時的迷惘,以紀念他們為這個偉大工程所付出的一切。
均縣鎮位于湖北丹江口水庫西側,一個伸入水庫的狹長半島上。在早晨的薄霧中,隱約能看到一些住戶外墻上一道猩紅色橫杠,以及紅杠盡頭的數字“172”。
因為南水北調,水庫水位將升高10米———沒至紅杠處,以便水能流向北方。
由此涉及均縣鎮的移民總數為1.7萬人。其中,約有8700余人的住房將沉入水底,需要外遷。
2009年8月20日,均縣鎮第一批移民———關門巖村的88戶383人,順利遷至棗陽市南城。
鎮上第二批移民搬遷時出現了波折。
“搬遷日”一波三折
洪家溝村外遷日子更改了4回,最后當村民們把房子拆掉后得知,搬遷日子又被推遲
均縣鎮共有5個村作為移民試點搬遷。第二批搬遷的是洪家溝村的八、九組,共204戶747人。最初定下他們的搬遷日期是2009年9月30日,遷至湖北宜城市鄧林農場。
很多農民放棄了夏天這一季的播種。“種下了也收不到,浪費種子錢。”洪家溝村書記程時雨說。
到了8月,村民們得到通知搬遷推遲到11月26日,這個時間剛好錯過冬耕。這意味著大部分村民將失去兩季的收獲。
這次搬遷的遲延主要是因為宜城安置點的房屋沒建好。前期建房由鄧林農場負責,建筑速度緩慢。湖北省政府下文件,要求宜城市負責建房事宜。
11月中旬,丹江口市收到宜城市通知,要求搬遷再次推遲到12月6日。
此時,移民們東西已經收拾好,口糧只留了十幾天的。隨后,丹江口市委書記帶隊到宜城協商,要求“再加把勁,12月6日一定要搬。”
12月5日,幾乎所有的村民都已把房屋拆掉,能用的木材全部打包上車,帳篷被鎮政府全部收回。當晚,許多人在院子里躺了一夜。村民張培海第二天起來時,發現妻子的眉毛上全是白霜。
“萬事俱備,只待出發。”丹江口移民辦公室宣傳組的負責人馮功文說。但宜城再次發傳真:還有58戶的房子沒蓋好,請這部分人不要搬遷。
馮功文無法形容當時自己的心情,“移民們房子都扒了,現在說不讓去,誰能開這個口?”
張培海聽到這個消息時幾乎坐在地上,他覺得自己連一個小時也撐不下去了。
政府工作人員挨家挨戶做移民的工作,把移民們安置到無需外遷的村民家中住宿。
馮功文那幾天幾乎沒有合眼,“生怕移民一激動,不肯走了。”
兩市反復協商并征求移民同意后,丹江口移民辦公室決定先把移民搬過去,沒房子的移民集中安置到賓館,等房子建好。
2009年12月8日早晨6點,40輛大巴車載著洪家溝村的移民,碾過拂曉前的夜色出發。
張培海的父親張紀前已89歲,那天他在車上,拿衣袖擦掉車窗玻璃上的水霧,往家的方向看了一眼。外面黑黢黢的,辨不出模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