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之聲《央廣新聞·晚高峰》16時48分報道,我國只有三分之一殯儀館盈利,殯葬暴利究竟暴利在哪里?清明將至,多年來廣受詬病的殯葬壟斷、殯葬暴利等問題再次進入公眾的視野。從2003年開始,殯葬業已連續數次進入“中國十大暴利行業”。有媒體稱,殯葬業的利潤率甚至遠遠高于房地產業,收益最高的會是成本的10倍到20倍。
然而,民政部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全國只有約三分之一的殯儀館盈利,這與人們的直觀感受似乎完全相反。那么,殯葬服務從醫院到殯儀館再到墓地,究竟暴利在哪些環節?又是怎樣的原因造成的?來聽中央臺記者劉黎的報道。
“殯葬暴利”廣遭公眾詬病,民政部殯葬管理處處長楊文濤卻說,我國只有三分之一的殯儀館能賺到錢。
楊文濤:“我們國家大約有30%的殯儀館是盈利的,30%基本做到盈虧持平,還有30%甚至更多是虧損的。”
殯葬學家鮑元從1983年起開始殯葬研究,全國共有1692家殯儀館,他自費到訪過1200多家。記者向他求證,我國殯儀館的經營狀況究竟如何,他說,殯儀館的盈利狀況和平時老百姓對它的認識確實差距很大,處于虧損狀態的殯儀館大量存在。
鮑元:“外界傳說的殯葬暴利沒有區分殯儀館的消費和在社會上的消費,這是一個最核心的問題。”
殯葬服務是從醫院到殯儀館再到墓地的完整鏈條,鮑元介紹,殯儀館服務的上游,也就是從醫院太平間到殯儀館,這一過程的服務,殯儀館通常插不上手,原因在于,目前全國百分之七八十醫院的太平間已經承包給了個人。
鮑元:“要按正常來講,去世以后,客戶直接跟殯儀館聯系,但是現在醫院的太平間都被承包了,人還沒有死亡,承包太平間的人已經把這個信息給了中介一條龍服務的人,殯儀館得不到一手信息,那些個體的民營的中介組織他可以把回扣大把大把地送給太平間的人,盡早地得到信息。”
這些中介組織直接對死者家屬開價,比如遺體接運費,全國的平均價格在每具遺體248元,經過中介組織加價,就可能翻上好幾倍。殯儀館服務上游的“殯葬暴利”主要就由這部分人操控,大筆的收入也進了他們的口袋。
殯儀館的五項基本服務:遺體接運、遺體存放、遺體火化、1年骨灰寄存和提供普通材質的骨灰盒,都由政府統一定價。選擇性消費,比如遺體整容、提供告別廳等,物價部門已經明確規定,加價比例不能超過30%。
鮑元:“衍生服務有時候成本也很高,10年前,衍生服務占殯儀館整個收入的70%左右,現在只有30%左右。”
民政部殯葬管理處處長楊文濤介紹,國內殯儀館中不到三分之一是民營性質,其余的都由民政部門統一管理。殯葬學家鮑元說,這些國有殯儀館的工作人員,只是享受事業編制,除了浙江、江蘇、福建等少數地區,地方財政對殯儀館有所投入外,其他絕大多數地區的殯儀館都是自負盈虧,而且所有收入都要先上繳地方財政。
鮑元:“國有的殯儀館都是收支兩條線,收的錢要全部打到地方財政的賬戶,然后按照你的需要返還。殯儀館總收入的5%、10%,最高的15%左右要留在地方財政。”
殯儀館能拿到總收入的85%到90%維持正常運營,工作人員的工資也包括在內。殯儀館一年究竟能收入多少?既和當地的人口密度有關,也和殯儀館的規模大小掛鉤。上海益善殯儀館一年能火化4萬9千具遺體,而全國殯儀館平均每年只能火化不到2700具遺體,殯儀館維護運營的費用卻相差不大,收入狀況自然有很大差異。
民政部殯葬管理處處長楊文濤:“經濟相對發達地區,或者人口集中度高的地區,殯儀館的業務量相對是比較大的,在經濟欠發達地區,或者是比較偏遠,交通不便的地區,殯儀館的運營成本不變,但是業務量要少得多,虧損是非常普遍的。”
殯儀館服務的下游——墓地也是“殯葬暴利”的重要環節。鮑元介紹,全國只有不到50%的公墓由民政部門批準,受民政部門管理,其余的公墓身份復雜。
鮑元:“這些非民政部門搞的公墓,絕大部分是私人經營的,也有少部分是政府職能部門經營的,比如說林業方面的、園林方面的、慈善總會的等等。”
頻頻爆出的“天價墓地”正是由于墓地審批程序不統一,管理不完善造成的。雖說民政部門旗下的公墓也有亂收費的情況,但那些非民政部門審批的公墓,更是無人監管的盲區,給投機者漫天要價提供了制度上的可能。雖說墓地屬于選擇性消費,但監管漏洞確實讓“天價墓地”的現狀雪上加霜。我國部分地區已經開始嘗試基本殯葬服務由政府買單,但如何才能真正終結殯葬業的種種亂象,終結百姓“葬不起”的民生悲情?確實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