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中國政府承諾2020年單位GDP碳排放將比2005年減少40%到45%的時候,就已經預示了這個市場的巨大商機。而最先看到這個商機的卻是來自海外的資本投資集團,目前中國企業在碳交易上從規模、資金到技術都與這些外資存在著很大差距,導致了諸多“賤賣”案例的發生,這讓中國企業陷入了極大的被動,而更為關鍵的是,這一現狀還沒有得到重視。
斥資百億乘虛而入
“在中國市場上,我們有一只8億歐元規模的基金專門做碳交易?!庇鴼夂蜃兓Y本集團董事總經理路躍兵在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時談到投資中國市場,顯得底氣十足。
英國氣候變化資本集團可以說是最早進入中國碳交易市場的外資企業。
2005年,為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對全球經濟發展產生的負面影響,《京都議定書》提出了一個在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開展的溫室氣體減排合作機制,即清潔發展機制(CDM)。
該清潔發展機制指出,一方面,允許發達國家幫助發展中國家建設具有溫室其他減排效應的項目,并用這些項目所產生的低成本核證減排量(CERs)抵消發達國家的部分減排義務。另一方面,針對發展中國家有許多能夠減少或避免排放溫室其他的項目,由于經濟效益不好,或存在技術難題而無法開展的情況,發展中國家可以通過CDM項目的合作,獲得有利于可持續發展的先進技術或資金補助。簡單來說,就是發達國家可以通過向發展中國家購買碳減排量來抵消自己的減排義務。
也就是在2005年這一年,英國氣候變化資本集團就制定好了在中國的發展戰略,即通過CDM融資投資中國的低碳產業,進而為全面股權投資打下扎實基礎。此后,這個集團就開始游走在中國大型電力企業之間,運作參與CDM項目、購買CERs,以及對一些CDM項目的前期融資。截至2010年5月,英國氣候變化資本集團在中國運作的CDM項目總數超過50個,簽約金額達到60億元人民幣。
而據中國社會科學院可持續發展研究中心主任潘家華粗略估計,目前聚集在國內投資運作碳交易的外資資金量已經超過百億元人民幣。除了英國氣候變化資本集團,還有包括瑞典碳資產在內的歐美多家碳交易投資資本公司,都在2006年前后進入到了中國市場。
數據顯示,目前已經有200多家中國企業通過“賣碳”獲得了來自海外企業的資金補助。其中,包括中電投青海金沙峽水電、寧夏銀儀風電等13家企業已經拿到現金,總計金額達3億多元人民幣。
另外,外資除了在國內CDM項目上進行投資運作,來自海外投資機構的氣候變化債券、低碳私募股權基金等碳金融衍生工具也開始在國內市場逐步研究、醞釀和布局。路躍兵表示,隨著未來排放空間越來越小,碳減排資源也將成為有價值的稀缺資源,這也必定會有市場和價格機制的出現。而英國氣候變化資本集團也一直在研究推出氣候變化債券,推動政府機構進行發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