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專欄4:
貿易信貸項下的跨境資金流動
貿易信貸是指中國境內企業與境外企業間相互賒賬,形成的對外預收/付款和應收/付賬款,是境內外企業間的商業信用,不包括銀行直接提供的貿易融資和銀行提供的融資性擔保。出口應收賬款和進口預付款是貿易信貸資產,進口應付賬款和出口預收款是貿易信貸負債,記錄在國際收支平衡表資本和金融項目的其他投資項下。
貿易信貸兩項資產(包括出口應收賬款和進口預付款)上升,意味著境外企業對境內企業資金的占用,會擴大跨境資金流出,減少外匯儲備增加。2001年至2010年9月,出口應收賬款從193億美元增長至1748億美元,增長約8倍,進口預付款余額從76億美元增長至421億美元,增長近6倍(見圖C4-1)。
貿易信貸兩項負債(包括進口應付賬款和出口預收款)上升,意味著境內企業對境外企業資金的占用,會擴大跨境資金流入,加速外匯儲備增長。2001年至2010年9月,進口應付賬款從339億美元增長至1492億美元,增長3倍多;出口預收款從209億美元增長至700多億美元,增長2倍多(見圖C4-1)。
我國貿易信貸的變化與進出口活動密切相關,對跨境資金凈流動的整體影響不大。一是貿易信貸資產和負債占進出口總量的比例基本穩定(見圖C4-2)。2001-2010年間,貿易信貸資產占當年進出口總量的比例基本穩定在3-5%之間;貿易信貸負債占當年進出口總量的比例除2001和2002年達到11%和9%,以及2008年金融危機初期的5%的情況以外,基本穩定在7%左右。二是貿易信貸項下逐步由長期的大額凈負債(即凈流入)轉為近年來的小額凈資產(即凈流出)(見圖C4-2)。2001年至2008年貿易信貸項下每年凈流入規模近200億美元,2009年后逐步轉為小額凈流出,2010年前三季度為凈流出63億美元。這表明受國際金融危機、世界經濟衰退的沖擊,近年來我國出口收匯環境有所惡化。三是延付而非預收是貿易信貸的突出特征(見圖C4-1)。出口和進口中都會有推遲或提前收付匯的問題,但總體看,我國出口晚收匯比早收匯更嚴重,而進口晚付匯比早付匯更顯著。2001-2010年,有七年出口晚收匯情況多于早收匯,十年均是進口晚付匯多于早付匯。截止2010年9月末,出口應收賬款余額大于預收款1041億美元,進口應付賬款余額大于預付款978億美元。
(六)銀行部門
前文主要從銀行代客跨境收付和結售匯的角度對主要項目下的跨境資金流動狀況進行分析。銀行自身結售匯(包括結售匯頭寸變動)和跨境收付也是重要的跨境資金流動。
1.銀行自身結售匯狀況
自2006年統計銀行自身結售匯交易以來,到2010年,銀行自身結售匯交易共發生5975億美元,相當于銀行代客結售匯總額的7%。
外匯利潤、外匯資本金(營運資金)結匯是銀行自身結匯的主要來源。2006-2010年,銀行外匯利潤結匯約333億美元,銀行引入境外投資者和境外上市結匯約689億美元,銀行外匯資本金、營運資金、存款準備金等共結匯1254億美元。
支付境外股東紅利、境外直接投資、購買外匯營運資金、繳納存款準備金購匯等是銀行自身售匯的主要用途。2006-2010年,銀行購匯支付境外股東紅利等77億美元,購匯用于境外直接投資約70億美元,購買外匯營運資金、繳納存款準備金等購匯2443億美元。
銀行自身結售匯順逆差交替出現。2006-2010年,銀行自身結售匯3年為順差,2年為逆差,合計為逆差。通過購匯繳納存款準備金和支持國內企業“走出去”,銀行部門已成為分流外匯的重要渠道。
2.銀行結售匯頭寸變動
銀行辦理代客和自身結售匯及遠期結售匯交易后,可在銀行間外匯市場平盤,剩余資金即為銀行結售匯頭寸。2001-2005年,銀行結售匯頭寸實行收付實現制下的正區間管理;2006-2010年,銀行結售匯頭寸實行權責發生制下的正區間管理。二者差異在于,權責發生制允許遠期結售匯簽約計入頭寸,即銀行在遠期結售匯簽約后即可到即期銀行間市場平盤;收付實現制只允許遠期結售匯履約計入頭寸,即銀行需在遠期結售匯履約而非簽約時才可到即期銀行間市場平盤。
2006年以后,銀行因為遠期結售匯而大幅減持收付實現制頭寸(見圖2-18)。銀行與企業簽訂遠期結匯較多時,為對沖與客戶遠期結匯的風險,一般會將同等金額的外匯在即期賣給銀行間市場(表現為銀行收付實現制頭寸減少甚至為負),增加外匯供給,加速外匯儲備增長。2001-2010年,共有4年為遠期凈售匯,其他6年為遠期凈結匯。其中,2010年遠期結匯1656億美元,遠期售匯1172億美元,分別較上年增長123%和40%,凈結匯484億美元,上年為遠期凈售匯93億美元。從未到期遠期看,2010年末為凈結匯316億美元,較2009年末上升350億美元(見圖2-19)。
部分銀行自主增持頭寸緩解了遠期凈結匯帶來的外匯拋售壓力。根據規定,銀行可在核定的頭寸上下限區間內自主選擇增持或減持頭寸。2001-2010年,銀行合計自主增持頭寸312億美元,其中,2010年較2009年增持頭寸179億美元。部分銀行利用增持頭寸,為支持企業海外采購和跨國并購提供融資。
3.銀行部門外匯資金來源與運用
從境外流入的外匯資金,大部分形成外匯儲備,少量以企業和個人存款等進入銀行體系,因而銀行的外匯資金變化實質上涵蓋了部分跨境資金流動,與銀行代客跨境收付構成我國跨境收付的全貌。
2002年以來,銀行外匯資金來源充足,外匯業務迅速擴展(見圖2-20)。2002-2010年,銀行外匯業務規模從2602億美元增至5933億美元,增長1.3倍。決定銀行外匯業務規模的首要因素是外匯資金來源。從來源看,境外負債在2005年以后基本穩步增加,但外債指標限制了增幅;境內存款于2007年見底后穩步增加,其中可能存在部分非居民外匯存款被統計為境內存款的問題;其他資金來源(包括央行與商業銀行貨幣掉期操作調出的外匯)快速增長,成為支持銀行外匯業務規模擴展的主要來源。從占比上看,境外負債基本穩定在10%左右;境內存款占比一直下降,2010年末為35%,較2002年下降22個百分點;其他資金來源占比持續上升,2010年末為54%,較2002年上升24個百分點。
國內外匯貸款隨著人民幣升值預期和本外幣的利差而波動,銀行則隨著國內外匯貸款需求的變化頻繁跨境調撥資金。近幾年,銀行大量開發“﹢﹢人民幣質押外匯貸款遠期售匯”的“三合一貸款”或“人民﹢﹢幣質押外匯貸款遠期售匯+外匯利率互換”的“四合一貸款”,為企業提供財務管理服務。盡管這些貸款大都不能結匯,但其替代了當期購匯,也造成了銀行結售匯順差“被增長”。2010年末,國內外匯貸款余額為3359億美元,較2002年末增加2370億美元。從境外調回資金是銀行外匯貸款的重要來源,方式包括減少境外有價證券投資和境外存放拆放,增加境外借款。從2009-2010年情況看,如不考慮境外貸款,銀行從境外共凈調入資金1186億美元(見圖2-21)。當然,銀行減少境外資產運用,還有規避當前國際金融風險的考慮。
三、總結
本部分主要結合前文分析結果概括幾點結論,同時在回顧前期工作基礎上,提出下一階段防范和化解跨境資金流動沖擊的政策思路。
(一)主要結論
我國大規模跨境資金凈流入與實體經濟活動基本相符。我國正處于工業化進程不斷深化的階段,勞動生產率不斷提高,制造業生產能力和出口競爭力明顯增強,國際產業和資本大量向我國轉移。大規??缇迟Y金凈流入也是我國國內經濟不平衡的表現,儲蓄大于投資導致經常項目大額順差,國內金融服務滯后導致對外資過度依賴。過去十年,我國外匯儲備持續大幅增加,主要來源于進出口順差、直接投資凈流入、海外投資收益和境內企業境外上市等合法合規的涉外經濟活動,投機套利資金占外匯儲備比例相對較小。同時,由于我國總體經濟規模較大,金融市場不斷深化,外匯儲備充裕,承受跨境資金流動沖擊的能力也在不斷增強(見圖3-1)。
跨境資金流動狀況與我國經濟周期存在一定相關性。任何開放經濟都有資本跨境流入流出的問題。而資本流動是順周期性的:當經濟處于上升周期時,生產和投資活躍,投資擴張往往需要大量資金,加之資本回報較高,跨境資金流入動力增強、規模上升;反之,生產和投資不振,則資本流入動力減弱、規模下降,甚至可能流出避險或尋找投資回報更高的地點。過去十年,我國經濟保持平穩較快增長,尤其在本輪國際金融危機中經濟快速回升,是吸引外資大量流入的主要原因。這種順周期的資本流動,增加了當前國內宏觀調控的艱巨性和復雜性,需要密切關注、善加引導,居安思危、防患未然。
市場主體合理的財務運作加大跨境資金流動的波動性。隨著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不斷推進,境內機構和個人對匯率、利率等價格信號日益敏感。在當前人民幣升值預期和本外幣正利差的情況下,市場主體資產本幣化、負債外幣化的傾向增強。由于我國企業普遍股本少、負債率高,企業更多呈現負債外幣化趨勢,往往以外匯融資等方式支付進口,替代購匯。國內商業銀行也在自身利益驅動下,通過減持境外資產、增加境內外匯貸款,滿足企業外幣融資需求,加大跨境資金流入壓力。
我國有“熱錢”違規流入現象但尚未成規模集中流入。近年來,外匯管理部門歷次專項檢查發現了一批“熱錢”違規流入的典型案例和渠道,如加工貿易中通過高報工繳費等方式多收匯、轉口貿易企業利用收付匯時間差擴大外匯凈流入、空殼公司虛假利用外資、外匯資本金違規結匯、個人分拆結匯、銀行突破短期外債指標融入資金等。但是,檢查中發現的案件大都以境內機構、個人和海外華人華僑為主,通常以“螞蟻搬家”的方式分散滲透,尚未發現國際“金融大鱷”大規模流入的情況。我國在金融穩步開放進程中始終注意加強對跨境資本流動的監控,國際性“大炒家”以違法違規形式進入中國存在法律風險,同時我國金融產品較少,對擅長杠桿交易、套利交易的對沖基金等國際金融機構吸引力有限。
開放型經濟發展使我國跨境資金流動監管面臨挑戰。在應對歷次國際金融危機中,我國資本管制均發揮了重要作用。但隨著對外開放不斷擴大,我實施有效資本管制的難度逐步提高。當前各類市場主體的趨利動機越來越強,而我國已是深度融入全球經濟的開放大國,存在大量從事涉外貿易投資活動的企業和出入境人員,加之毗鄰港澳臺等兩岸三地等特殊區位因素,在大量正常的貿易投資活動中,不排除有部分跨境資金從事投機套利活動。由于看好中國經濟發展的前景和人民幣資產增值的潛力,不少跨境套利活動是以長期投資的方式存續,常用的管理手段難以甄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