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在线中乱码,青青青国产最新视频在线观看,无遮挡免费一级毛片视频,激情国产原创在线观看

全國蝗蟲災害可持續治理規劃(2014-2020年)

發布時間: 2014-12-18 13:27:11  |  來源: 中國發展門戶網  |  作者: 農業部  |  責任編輯: 方青
關鍵詞: 可持續治理 蝗災 牧雞 植被覆蓋度 粉紅椋鳥

三、蝗災治理思路、原則和目標任務

(一)總體思路。堅持“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方針,樹立“科學植保、公共植保、綠色植保”的理念,依靠科技進步,加大資金投入,加強監測預警,落實防控責任,大力推進科學防控、綠色防控,標本兼治、綜合治理,實現蝗災可持續治理,保障國家糧食安全、農業生產安全和生態安全。

(二)基本原則。一是堅持屬地責任和中央補助相結合。蝗災治理屬中央和地方共同事權,按照“政府主導、屬地責任、聯防聯控”的工作機制,治理工作由發生地各級政府負責,中央財政給予必要的補助。 二是堅持標本兼治和應急防治相結合。因地制宜進行蝗區生態改造,優先采用生物防治、天敵保護利用、生態調控等綠色治蝗技術,減少蝗蟲孳生地,降低發生基數。適時組織應急防治,嚴防起飛或擴散危害。 三是堅持提升能力和創新機制相結合。農科教緊密結合,協同攻關研究,提高蝗蟲可持續治理能力和水平。同時,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等形式,扶持病蟲害專業化服務組織開展統防統治。

(三)治理目標。確保“飛蝗不起飛成災、土蝗不擴散危害、入境蝗蟲不二次遷飛”。力爭到2020年,農區蝗蟲達標防治覆蓋率達到70%以上,牧區達到60%以上;農區專業化統防統治比例達到80%以上,牧區達到70%以上;農區和牧區生物防治比例均提高到60%以上。同時,蝗災監控信息系統基本建立,監測自動化技術取得突破,短期預報準確率達90%以上,防治指揮信息化水平明顯提高,防控體系進一步健全,防控裝備明顯改善。

(四)防控任務。力爭到2020年,全國累計實施蝗蟲防控面積9.5億畝次,其中生物防治面積5.4億畝次、改造蝗區孳生地500萬畝、航化作業面積1億畝次。具體分區防控任務:

飛蝗區:累計實施蝗蟲防控面積10850萬畝次,其中生物防治面積6290萬畝次、改造蝗區孳生地500萬畝、航化作業面積2000萬畝次。

土蝗區:累計實施蝗蟲防控面積21000萬畝次,其中生物防治面積10710萬畝次、航化作業面積3000萬畝次。

草原蝗蟲區:累計實施蝗蟲防控面積63000萬畝次,其中生物防治面積37170萬畝次、航化作業面積5000萬畝次。

四、分區治理策略和重點措施

按照我國蝗蟲發生的種類、生態區域以及治蝗工作的實際需要,將我國蝗蟲發生區域劃分為:黃淮海東亞飛蝗發生區、新疆和東北亞洲飛蝗發生區、川青藏西藏飛蝗發生區、農區土蝗發生區、草原蝗蟲發生區五個區域。

(一)黃淮海東亞飛蝗發生區。主要包括天津、河北、山西、江蘇、安徽、山東、河南、海南、陜西等河灘、沿海和湖庫等常發區,以及遼寧、廣東、廣西等偶發區。該區域是我國飛蝗發生和危害重點區域,宜蝗面積約2400萬畝。該區域東亞飛蝗一年發生2代(華南3-4代),分為夏蝗和秋蝗,常年發生面積2700萬畝次左右,需防治面積1400萬畝次左右。

該區域堅持改治并舉、狠治夏蝗、控制秋蝗的防控策略,在加強監測預警的基礎上,以生態改造、生物防治為重點,突出抓好高密度發生區應急防治。重點采取以下措施:

1.推行蝗區生態改造。因地制宜采取植被改良、水位調節和生物多樣性保護等措施改造蝗區,到2020年累計改造蝗區孳生地500萬畝左右。

2.優先采用生物防治技術。在蝗蟲中低密度發生區,尤其是湖庫水源區、水源涵養區、自然保護區、綠色農畜產品基地,要優先采用微孢子蟲、綠僵菌等生物防治技術,力爭生物防治比例每年提高4個百分點,2020年達到70%以上。

3.及時開展應急防治。當蝗蟲發生密度高于10頭/平方米時,采取飛機防治與地面防治相結合,及時開展應急防治,確保達標區域防治處置率達100%。

(二)新疆和東北亞洲飛蝗發生區。主要包括新疆等常發區和吉林、黑龍江等偶發區。該區域自然條件惡劣、植被稀疏,是境外蝗蟲遷飛進入我國的主要區域,亞洲飛蝗一般1年發生1代,常年發生面積100萬畝左右,需防治面積50萬畝左右。

   上一頁   1   2   3   4   下一頁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