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第二章 結構調整
堅持人才引領和創新驅動,把推進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作為轉變發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努力建設創新經濟領軍城市,進一步提升產業創新能力和國際競爭力。
第一節 加快產業優化升級
堅持把產業優化升級作為加快轉型發展的戰略重點,努力形成以新興產業為先導、服務業為主體、先進制造業為支撐、現代農業為基礎的現代產業體系。
優先發展服務業。全力實施服務業“超越計劃”,加快生產性服務業集聚化、生活性服務業便利化、基礎服務業網絡化、公共服務業均等化發展。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重點推進軟件與服務外包、工業設計與文化創意、研發服務、科技金融等跨越提升,做大產業規模,做強企業實力。提升發展軟件與服務外包產業,重點推進軟件研發外包、生物醫藥服務外包、檢驗檢測外包等業務發展。加快發展工業設計與文化創意產業,重點推進創意設計、動漫網游、影視傳媒等業務拓展。積極發展科技研發、成果轉化、技術咨詢、技術服務和中介服務等研發服務業。創新發展風險投資、信用擔保、科技債券融資、科技保險、民間借貸等科技金融服務業。全力加快傳統支柱服務業發展,重點發展旅游業、商貿物流業,提升集約發展水平,增強集約發展功能,提高對整個服務業發展的貢獻率。優化發展旅游業,進一步整合山水資源和人文資源,完善蠡湖和八大博覽園等重點旅游休閑地的公共配套功能,健全旅游服務體系,探索推進“大旅游”管理體制,培育大型旅游企業集團,拓展旅游休閑產品,促進旅游與文化、商貿、度假、會展等產業融合發展,將無錫打造成為旅游度假目的地和長三角旅游度假中心城市。到2015年,全市旅游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達到7%以上,成為服務業重點支柱產業。提升發展商貿物流業,完善規劃布局,加強資源整合,建成50個以上城市綜合體,著力打造一批集聚輻射能力強的重點物流園區、重要商品市場、商業特色街區和現代商貿企業,形成區域性商貿物流中心。大力發展家庭服務業,創新發展教育培訓、醫療衛生、就業保障、體育健身、社會養老等公共服務業,積極發展會計審計、法律服務、企業咨詢、資產評估、經紀服務、會展策劃等商務服務業。創新服務業發展業態,大力發展電子商務和連鎖業。加快制造企業主輔分離步伐,促進生產性服務業與制造業的互動融合發展。加快服務業載體建設,積極推進太湖新城金融商務區、總部商務園、服務外包園、創新創意園等一批省、市重點服務業集聚區發展,增強功能,形成特色,做大規模。著力創新和完善促進服務業發展的制度、政策和服務,促進服務業發展提速、比重提高、結構優化、競爭力提升。
培育壯大新興產業。瞄準世界科技前沿,動態跟蹤發展趨勢,堅持科技創新與實現產業化相結合,積極培育新興產業。重點發展壯大物聯網、新能源與新能源汽車、節能環保、生物、微電子、新材料與新型顯示、高端裝備制造、云計算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物聯網產業以國家傳感網創新示范區為主要載體,重點在新型傳感器、核心芯片、系統集成、應用軟件開發、網絡運營和信息服務等領域集聚具有較大規模的企業,建立集技術創新、產業化和市場應用為一體的較為完整的物聯網產業體系,努力將無錫建設成為具有一流創新力的物聯網技術創新核心區、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物聯網產業發展集聚區、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物聯網應用示范先導區。新能源與新能源汽車產業重點發展太陽能光伏、風電、新能源汽車總成和關鍵零部件制造等產業。節能環保產業重點發展節能和資源綜合利用、水和大氣污染防治、固體廢物處理等關鍵技術及裝備。生物產業重點發展胚胎干細胞、現代中藥、營養健康食品、生物農業等領域。微電子產業重點發展集成電路設計、芯片制造、封裝測試等領域。新材料與新型顯示產業重點發展新型顯示材料、光電材料、納米材料、高性能纖維復合材料等領域。高端裝備制造業重點發展電控裝備、高檔數控機床、航空航天裝備、海洋工程裝備、軌道交通裝備制造等領域。著力推進國家云計算服務創新發展試點城市建設,重點實施一批示范工程。加快新興產業特色基地建設,全力打造物聯網、新能源與新能源汽車、節能環保、微電子、軟件與服務外包五個世界級特色產業基地,新材料與新型顯示、生物、工業設計與文化創意三個國家級特色產業基地,重點建設25個特色專業園區。到“十二五”末,實現新興產業“雙倍增”計劃目標。
優化提升制造業。充分發揮比較優勢,推動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用高新技術、信息技術和先進適用技術改造提升機械、紡織、電子信息、特色冶金等傳統優勢制造業,著力發展自主創新、自主品牌的先進制造業,促進“無錫制造”向“無錫創造”升級、向新興產業領域集聚、向集約化和高端化方向發展,全面增強市場競爭力。加快產業鏈集聚、園區化發展,培育形成一批產業規模大、創新能力強、技術水平高、全國領先的制造業基地(園區)和特色產業集群。加快淘汰落后產能,著力實施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化工、熱電、琉璃瓦等行業的整治整合行動,全面淘汰產業政策和行業發展規劃明確要求淘汰的工藝、產品和裝備,提升產業整體水平。
大力發展現代農業。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著力提升農業設施、農業組織、農業科技水平,加快農業機械化,積極發展優質、高效、生態、規?;r業,不斷增強農業經濟功能、生態功能和服務功能。完善農業功能區劃,繼續實施“萬頃良田”工程,加強農田水利和現代農業園區建設,不斷提高農業土地產出率和綜合效益。建立完善主要地產農產品最低保有量制度,建設一批高標準、規?;?、穩定的糧食、蔬菜等主副食品生產基地,保障基本供應和質量安全。大力發展生物農業、感知農業,加快完善農業科技創新、技術推廣和農民教育培訓體系,形成生物育種、優質水稻、精細蔬菜、花卉苗木等一批現代農業主導產業。完善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促進農業生產經營專業化、標準化、規模化、集約化,扶持農業專業合作社發展,做大做強一批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培育壯大高效農業優勢產業集群。加強農業農產品質量建設,實現農產品質量安全全程控制和監管。完善現代農業保障體系,加快構建農作物重大病蟲害和重大動物疫病防控體系,積極發展農業保險,提高農業社會化服務水平。到2015年,農業生產綜合機械化水平達到85%,以生物農業為代表的新興農業產業規模達到100億元以上,現代農業增加值達到100億元以上,率先實現農業基本現代化。
做強做大企業(集團)。引導各類要素向新興產業、先進制造業、現代服務業和現代農業等領域的優勢龍頭企業集中,推動重點骨干企業走集約化、專業化、規?;l展之路,在產業優化升級中發揮支撐和引領作用。以品牌、技術、資本為紐帶,促進企業優化組織結構,鼓勵企業進行跨地區、跨所有制兼并重組,形成一批主業突出、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和自主品牌、具有較強核心競爭力的大型企業(集團)。充分利用資本市場,壯大上市公司規模,保持無錫上市公司規模和數量在全國同類城市中的領先地位。引導規模企業按產業鏈上、下延伸,帶動一批中小企業和配套項目,形成產業核心技術、品牌效應與營銷網絡優勢,培育總部經濟,拓展發展空間。實施“質量與知識產權立市”戰略,鼓勵企業培育自主品牌,創建知名品牌、馳名商標和著名商標,支持企業商標境外注冊和專利申請,不斷擴大品牌國際知名度。到2015年,形成一批營業收入超千億元和超百億元企業(集團),新增上市公司65家,培育上市后備企業300家以上,馳名商標達90件,江蘇省著名商標達480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