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視頻播放位置
下載安裝Flash播放器昨起公示的《蘇州市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簡稱 “蘇州教育規劃綱要”)(征求意見稿)確立了“到2020年,蘇州率先實現高水平教育現代化”的總目標,并將目標的實現分作兩個階段,前一個階段為2010年到2015年,為“率先實現教育現代化”階段,在此階段,我市的教育發展主要指標達到發達國家本世紀初平均水平后一個階段,從2016年到2020年,為達成總目標階段,屆時蘇州的教育發展主要指標將達到世界發達國家同期平均水平。
關鍵詞 基礎教育
學前教育優質健康發展,省、市優質幼兒園2015年達85%,2020年達95%以上。
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到2015年70%以上小學、初中、特殊教育學校建成市高水平教育現代化學校,2020年達90%以上。率先把我市建設成為江蘇省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示范區。
普通高中優質多元發展,到2015年所有普通高中建成為省優質高中;2020年建成15所國內一流、國際知名的高中。推進小班化教育,小學班額控制在30人左右、初中班額控制在35人左右、普通高中班額控制在40人左右。
特殊教育按需供教,到2020年,特殊兒童接受3年學前教育的比例達96%以上,義務教育后繼續接受高中階段教育或接受1~3年勞動預備制培訓的比例達80%,實現殘疾兒童免費15年教育。
關鍵詞 職業教育
完善普職互通、中高等職業教育銜接、學歷教育與職業培訓并舉、城鄉一體發展、國內教育與國際教育對接的區域現代職教體系。各市、區職教中心校全部建成國家高水平示范性中等職業學校,其他公辦中等職業學校全部建成國家級重點中等職業學校。到2020年,建成10所以上國內一流、國際有影響的示范性中等職業學校,建成7所省級以上高水平示范性高等職業院校。中等職業學校實行自主招生或免試注冊入學。
實施職業教育產教結合創優工程。建立30個面向我市主導產業、新興產業和重點服務業的職業教育集團。聘請50個管理專家、技術人士作為職業教育教育教學改革的指導專家。建立30個職業教育教師培訓基地。
關鍵詞 高等教育
支持在蘇高校形成在全省居于前列、全國有一定知名度的高校群體。支持在蘇高校打造一批國家級和省級教學名師,建設一批高水平的創新團隊。
實施高等教育科技創新體系建設工程。支持在蘇高校與地方、行業、企業、科研機構合作共建研究所、國家重點實驗室、產學研基地、大學科技園等科研生產聯合體,提高自身的知識創新、科技創新和理論創新能力。加強蘇州科教創新區、蘇州高新區科技城、昆山創新科技園等科技創業創新示范區建設。
關鍵詞 終身教育
到2015年所有鄉鎮成人教育中心校功能全部轉變成社區教育中心,各市(縣)、區建有現代化老年大學,各鄉鎮建有現代化老年大學分校(教學點),國家級社區教育實驗區達50%。到2020年國家級社區教育實驗區達100%,其中示范區達25%。
實施學習型城市建設工程,形成終身學習課程體系;建設蘇州市民網上學習中心;創設蘇州市民學習節;建立市民終身學習學分積累、轉換與認證制度;實行蘇州市民終身學習卡制度,對每個公民終身學習情況進行記錄和存儲,作為崗位聘任、職稱晉升、轉崗擇業、執業注冊等的重要依據。
關鍵詞 師資隊伍
加強師德師風建設,提升教師高層次學歷,到2020年,幼兒園、小學教師本科及以上學歷(學位)達90%以上,初中教師研究生學歷(學位)達15%,高中段學校教師研究生學歷(學位)達40%以上。優化教師隊伍結構,到2020年,中高級職稱占中小學專任教師總數的70%以上,職業學校雙師型教師比例達90%以上。
實施“姑蘇教育人才培養工程”,到2020年,重點培養20名以上的蘇州市中小學教育名家,200名以上的省特級教師和教授級中學高級教師,400名蘇州市名教師、名校長,2000名蘇州市中小學學科帶頭人;組織100名校長、10000名教師赴國內外著名高校研修培訓。
關鍵詞 國際競爭力
加強國際合作與交流,到2020年全市40%的學校有境外友好學校,所有學校都有國際合作交流項目。加強漢語國際推廣工作,建設100個漢語國際推廣基地,培養1000名對外漢語教師。推進蘇州市教育國際化示范學校和蘇州市教育國際化示范市、區的建設。
再建2-3所外籍人員子女學校,擴大本地學校國際部項目建設,吸引更多境外學生來蘇州學習。在美國波特蘭教師研修基地的基礎上,力爭在英國、加拿大等國再建2-3個蘇州海外合作與交流基地。
關鍵詞 體制機制
全面形成“以縣為主,城鄉一體”的基礎教育管理體制,學前教育、義務教育、高中段教育全部由市、區教育行政部門統籌規劃、建設和管理。
完善省、市共建的高等教育發展機制,加大對高等教育規劃和指導的力度。深化辦學體制改革,形成政府主導、社會參與、辦學主體多元、辦學形式多樣的辦學格局。積極鼓勵發展高水平、高質量的民辦基礎教育,積極鼓勵發展多層次、有特色的民辦職業教育和高等教育,積極鼓勵發展各類緊缺性、實用型非學歷民辦教育機構。積極推進外來民工子弟學校標準化建設,使每一所需要繼續舉辦的外來民工子弟學校達到新修訂的《蘇州市外來民工子弟學校辦學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