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安市團城鄉高村村民侯有良向記者介紹正在形成的尾礦坑(10月26日攝)。新華社記者 鞏軍 攝
編者按:本報于10月15日刊發《中國五礦下屬兩鐵礦非法排尾有恃無恐》、《中國五礦邯邢局兩鐵礦 非法排尾禍企殃民》兩篇報道。中國五礦集團新聞發言人于次日即召開媒體通氣會稱本報報道“不實”。
新華社領導對此高度重視,派國內部、參編部和本報記者組成聯合調查組,于10月25日到29日再赴河北省邯鄲市和武安市,對中國五礦邯邢局北洺河鐵礦和玉石洼鐵礦的排尾問題進行深入調查。記者詳細察看了兩家鐵礦的尾礦排放現場,走訪了附近村民、村干部和企業,采訪了當地政府部門,并與五礦集團、邯邢局、兩家排尾鐵礦的負責人進行了座談,依據第一手材料采寫出這篇報道。
瘋狂排尾觸目驚心,受害群眾怨聲一片
“老百姓在呼喊,北洺河在哭泣!”這是武安市團城鄉高村村民侯有良見到記者時說出的第一句話。隨后,這位年逾花甲的老人把記者帶到位于高村村北的北洺河畔。
據了解,作為滏陽河的一條重要支流,北洺河原本河道寬闊,是邯鄲市境內主要行洪河道。從2003年開始,北洺河鐵礦對北洺河道投資改造,在河道中筑起兩道水泥壩,被水泥壩隔擋在兩邊的河道就成了所謂的“河灘”。如今,在北洺河鐵礦與高村村委會簽定的一份協議里,這里變成鐵礦排放尾礦的“庫區”。
站在南河灘上,記者看到,早先排放出來的尾礦砂堆積起來,形成一座座砂丘,距離河道里的水泥壩不足一米,卻高出水泥壩近三米之多。登上砂丘望去,滿眼都是尾礦漿沉淀后形成的尾礦砂。
踩著一腳踏下去頃刻間粉塵飛揚的尾礦砂,記者順一條自西向東延伸開來的粗大管道艱難前進,大約四十多分鐘后突然聽到一陣“嘩嘩嘩”的響聲,侯有良指著正在噴涌著的灰色泥漿的管道口說:“瞧,這就是北洺河鐵礦排尾的地方。”
高村黨支部副書記陳其林告訴記者,北洺河鐵礦是應高村“充填河灘造地”的請求于2007年開始向北洺河排放尾礦的。目前北河灘造地任務基本完成,村里全都種上柳樹和沙棘。在北河灘一條道路的兩旁,記者確實看到了大片柳樹和沙棘,但向西行走不遠處卻是更大面積的連草都難以生長的尾礦砂。
“這些樹和沙棘是村里和鐵礦為應付上面檢查而搞的面子工程。”侯有良說,“實際上,北洺河鐵礦早在2005年就開始悄悄向北河灘非法排尾。那邊大片尾礦砂丘就是他們偷排尾礦的鐵證。”
記者在玉石洼鐵礦采訪時發現,其尾礦被排放到了位于武安市礦山鎮尖山村東北一個叫連家洼的山溝里。尖山村黨支部副書記苗增全說:“這里排尾沒有環保手續,因為排尾的目的是充填造地,山溝里被占耕地15畝,20年后可造土地150畝。”
兩家鐵礦的尾礦分別排入河灘和山溝,給當地帶來嚴重的粉塵污染和水體污染。高村村民龐青茹揭開衣服向記者展示其腿上的片片紅斑,她說:“尾礦砂被風刮起來四處飛揚,村里很多人尤其是小孩皮膚瘙癢,一些老人呼吸困難。”村民侯文魁說,北洺河鐵礦向河灘排尾,在污染環境同時,還占用高村300多畝河灘地,2008年以來,全村三十多戶村民聯名向上級反映情況,今年4月1日,國家環保部信訪辦將材料批轉給下來,要求對“涉及土地、農民生計、環保、經濟賠償、企業關閉”等多方面問題“統籌解決”,但至今沒有結果。
據了解,北洺河鐵礦和玉石洼鐵礦原本建有尾礦設施——尖山北尾礦庫,可這兩家鐵礦為什么不向該庫區排尾呢?
中國五礦提供的材料顯示,尖山北尾礦庫于2008年8月28日獲得由河北省安監局頒發的《安全生產許可證》,但其兩家鐵礦卻在2007年10月已開始向尾礦庫里提前排尾。
2007年10月23日,地處尾礦庫壩體外的一家民營鐵礦——武安市礦山鎮金祥聯辦鐵礦(簡稱金祥鐵礦)發生透水事故。
金祥鐵礦負責人張春華向記者展示了一段自己拍攝于2007年11月1日的錄像說:“尖山北尾礦庫實際上是一座危礦庫,建設期間沒有按照相關規定做好防滲漏處理。排尾不久就發生壩體透水,這是邯邢局在組織人員現場搶修的鏡頭。”
但搶修似乎并未從根本上解決尾礦庫的安全問題。由邯鄲市安監局提供的一份調查報告顯示:2008年9月17日,邯鄲市主要領導率安監、國土、環保等部門檢查發現,“庫西側排洪溝未按設計完成施工”,“存在安全隱患”,遂下達《整改通知》;2009年3月10日,市安監局現場檢查后再次下發《責令整改指令書》,并要求該庫自3月12日起停止使用;3月27日,市安監局批復同意尾礦庫恢復使用,但因尾礦被用于“墊地造田”,尾礦庫實際處于停用狀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