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以來,中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改革極大地促進了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從1978年到2005年,我國GDP從3624億元增加到18.23萬億元,平均每年增長9.4%,而同一個時期,世界經濟的平均增長3%左右。
改革使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從1978年到2005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343元提高到10493元,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由134元提高到3255元。城市人均住宅建筑面積和農村人均住房面積從6.1平方米和8.1平方米,增加到26平方米和29.7平方米。改革以來的28年是人民收入增長最快、得實惠最多的時期。
改革明顯提高了國家實力和國際地位,日益擴大了中國的國際影響。1978年到2005年,財政收入從1132億元增長到3.16萬億元;外貿進出口總額從206億美元增加到1.42萬億美元;外匯儲備從1.67億美元增加到8189億美元。現在,我國GDP列世界前四位,外貿進出口總額居世界第三位,谷類、肉類、棉花、鋼鐵、煤炭、電視機、電腦等產品產量以及外匯儲備居世界第一位。不久前召開的世界經濟達沃斯論壇的中心議題就是中國和印度,并決定論壇夏季還要在中國召開。所有這些成就,都來源于改革開放的正確決策。因此,我們必須理直氣壯地、毫不動搖地堅持改革方向,堅定不移地加快推進改革。
中國改革實踐充分證明,改革是完善社會主義的正確選擇,是富民強國的正確道路。
改革雖然取得這樣巨大的成就,但并不是十全十美的,還存在不少前進中的矛盾、問題和體制性的障礙。比如,現在基尼系數確實已經很高了,貧富之間、不同地區之間、不同群體之間的收入差距呈擴大化趨勢,看病難,上學難等問題也亟待解決。對這些問題要客觀分析,不能武斷地說醫療改革失敗了,教育改革失敗了,住房改革失敗了,不能簡單地下這些結論。這些問題有的是由于改革不到位、不完善造成的;有的是由于改革決策的科學性和協調性缺失,沒有兼顧各方面利益造成的;有的是由于改革變形了,變成了假改革。因此這場爭論的核心不在于是否承認問題,而在于如何分析問題。
大家知道,90年代中期以前的改革,大家基本上是普遍受益,現在,社會結構發生了重大變化,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普遍提高,同時也形成了數量龐大的困難群體。在社會結構大變動時期,利益主體多元化,思想多樣化,改革觸動到利益主體,改革要調整利益關系。改到這里難度就大了。在這個新階段,改革不僅涉及經濟領域,而且涉及政治領域、社會領域、文化領域,改革的深度、廣度、復雜性正在增加。在這種情況下,對過去28年的改革進行總結,從而汲取經驗教訓,是完全必要的。但是,我們有些同志在受傳統社會主義理論和計劃經濟的影響很深,往往跟不上形勢發生的變化,一旦遇到問題,往往做出意識形態化的極端判斷,認為現在出現的問題,是改革所導致的。
當前我國在經濟社會發展中遇到的一個突出問題,是公共需求的全面快速增長與公共產品供應嚴重不足。在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軌中,基于個人能力和公平競爭導致的收入差距是不可避免的,也是合理的,不是社會爭議的焦點。老百姓最不滿的就是權錢交易,發橫財的,暴富的。所以,真正的焦點在于行政權力參與市場化分配產生的不公平。當前一個突出問題是,行政性資源配置中的權力市場化問題,如1980年代中期利用“雙軌”價差牟利,1990年代要素市場化中的“尋租”,近年來土地批租轉讓、資金信貸以及資本市場中的“圈錢”等腐敗現象。這是對社會財富的瓜分,引發了廣大人民的不滿。
在這種局面下,只有著力推進改革,尤其要把政府行政管理體制改革作為重點,強化政府公共服務職能,才是有效化解社會矛盾的基礎和前提。政府要維護市場公平競爭和效率,同時要防止權力“尋租”性腐敗,實現社會公平和正義。怎么做?首先,政府要為市場主體創造公平競爭的環境;其次,政府要在二次分配中發揮作用。比如,通過稅收調節收入分配中的不合理現象,調整財政支出結構,集中財力解決醫療救助、義務教育以及困難群體的社會保障等問題;另外,要建立利益的均衡機制和利益表達對話機制,擴大公民依法參與社會治理的空間,使公民在參與社會活動中建立新的和諧關系。
當然,也有人說,過去是效率優先,兼顧公平,導致收入差距擴大,出現了兩極分化,所以現在應該顛倒過來,要公平優先,兼顧效率。這是把兩個不同層次的問題和兩個不同的概念混淆起來了。搞市場經濟就要有競爭,要講究效率,不講究效率的市場經濟就不是好的市場經濟,容易搞成平均主義。在計劃經濟的時代似乎很公平啊,每個人每月三兩油半斤肉,但是大家不希望要這種貧窮的公正。市場要講求效率,政府要強調公平。一個是有效地更好地創造財富,一個是更好地實現公平,使公平與效率有機地結合起來,而不是一個簡單的效率優先或者公平優先的問題。
黨的十六大報告指出:“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仍然是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但是現在有人提出,針對當前主要危險、主要傾向,當前要反右防“左”。現在老百姓最怕折騰。折騰的苦頭過去吃了很多,折騰就會落后,折騰就不能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折騰就會影響改革和發展,折騰就會影響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所以老百姓希望現在不要折騰,將來也不希望折騰。我認為,十四大、十五大、十六大確定的路線方針政策不能變,只有解決好社會主要矛盾,才能使我國經濟社會保持全面持續協調發展。當前,要著力解決和滿足人民群眾全面快速增長的公共需求,為老百姓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產品,以充分體現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高尚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