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尚全:盡快解決困難群體的社會保障問題
――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高尚全先生在首屆中國社會保障論壇上的演講
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長高尚全
人民網北京釣魚臺國賓館9月23日訊 9月23日上午9:30,“中國社會保障論壇首屆年會”在北京釣魚臺國賓館隆重開幕。今天下午,開展“和諧社會與社會保障,完善城鎮社會保障體系試點”兩個專題,首先進行“和諧社會與社會保障”的主題演講,以下是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的高尚全先生的演講全文。
一、要高度重視困難群體的社會保障問題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社會面貌發生了巨大變化,人均GDP翻了兩番多,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同時,我們也要清醒地看到,由于經濟社會發展總體水平還比較低,地區發展不夠平衡,城鄉二元結構特征仍比較明顯,我國還有相當一部分群體缺乏基本的生活保障。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農村人口以大幅度下降,但仍有千萬計的人口,生活在貧困線以下。
隨著工業化和城市化進程的不斷推進,我國每年還要出現數百萬的失地農民。由于很多失地農民缺乏必要的非農產業謀生技能,加之征地補償中存在一些不公正現象,他們的生產生活面臨較大困難,普遍存在種田無地,就業無崗,社保無份的狀況。
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中后期以來的國有企業改革和結構調整,至今已向社會釋放出下崗職工約3000萬人,雖然到2004年底的國有企業下崗職工僅剩153萬人,但有相當部分實現再就業的下崗職工存在就業形式不穩定和收入較低問題,還有大量下崗職工成為已登記或未登記的失業人員,甚至因對就業失去信心而被迫退出勞動力市場。目前,包括困難下崗失業人員等在內的城市低保對象約2200萬人。此外,1億多進城農民工的基本權利維護和社會保障問題也迫切需要尋求解決之道。
黨的十六大以來,中央提出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奮斗目標,并強調要按照“五個統籌”的要求,認真貫徹落實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科學發展觀,為我們國家下一步的改革、發展指明了方向,也使得解決困難群體的社會保障成為一個更加緊要和迫切的問題。如果不能采取有效措施解決貧困農民、失地農民、進城農民工和城市低保對象等困難群體的社會保障問題,使他們業有所就、老有所養、病有所醫、貧有所濟,既與我們黨要代表最廣大人民群眾根本利益的要求不相一致,也會影響到社會穩定和經濟的長期可持續發展。因此,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落實科學發展觀,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客觀上要求我們更加注重解決困難群體的社會保障問題,通過加大就業和社會保障工作的力度,使全體人民群眾都能夠分享到經濟增長、社會進步和改革開放的成果。
胡錦濤總書記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提高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能力專題研討班上的講話中指出,維護和實現社會公平和正義,涉及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們黨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本質要求。要進一步完善社會保障體系,逐步擴大社會保障覆蓋面,切實保障各方面困難群體的基本生活,讓他們感受到社會主義大家庭的溫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