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邊境本來就很貧困,但當地老百姓和政府卻要拿出自己有限的錢、物為國家的禁毒公益事業拼命,我忍不住落淚了”
特殊的地理位置,加之貧窮導致一些地方的村民鋌而走險。據悉,在云南省臨滄市永德縣有一個叫班老村的小村子,背毒最猖獗時,該村幾乎家家都在販毒,而貧窮是造成這種現象的重要原因。那么,班老村究竟貧窮到什么樣的程度呢?隨行的當地人這樣告訴向春玲:“上世紀90年代以前,班老村60%左右的人都吃不飽,老人孩子連汽車什么模樣都沒有見過。在2002年前,人均年收入僅300元,而村民為毒販背毒運毒,一次就能獲利幾百到上千元,對于連玉米飯都吃不飽的村民來說,背毒運毒的價錢無疑對他們充滿了誘惑,于是班老村的村民不惜鋌而走險去背毒謀生。”
由于背毒被槍斃,全村有30多個單親家庭。主要勞動力的缺失,也使這些原本貧窮的家庭雪上加霜,更加貧窮。這些單親家庭的孩子,大部分性格孤僻,有強烈的自卑感。雖然,當地政府給與了相關的資金補助,但是仍有三四個孩子因為經濟原因中途輟學,有的甚至走上了父輩販毒的老路。 經當地公安機關調查,從境外到內地的主要山間販毒通道有7條經過班老村。由于山間的道路錯綜復雜,道路并不像公路那樣容易辨別,一般人進入山區很容易迷路,只有當地的村民才熟悉這樣的道路。所以,村民們通過山間販毒通道“背毒”的“成功率”相當高。
為了堵源截流,當地黨委、政府作出了巨大的貢獻。向春玲在梁河縣調研時發現,該縣是一個國家級貧困縣,當地人民的生活水平很低。在人民生活貧困不堪的情況下,梁河縣的每個公務員都要捐0.5—1.5%的工資作為禁毒經費,老百姓每月都會背著糧食送到戒毒所(不管家里有沒有人在戒毒都要繳)以實際行動來支援禁毒工作。最初這種模式是由隴川發起,之后很快擴大到整個德宏自治州,其他幾個縣的公務員也被要求捐出工資的1%—1.5%。當地老百姓和政府都付出很多:他們頂著層層的壓力負重前行,在默默無聞中為我國的禁毒事業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誓將毒品“堵”于境外。“當地本來就很貧困,但當地老百姓和政府卻要拿出自己有限的錢、物為國家的禁毒公益事業拼命,我忍不住落淚了。”向春玲告訴記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