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江云  趙書博 紡織業 紡織">

中文字幕在线中乱码,青青青国产最新视频在线观看,无遮挡免费一级毛片视频,激情国产原创在线观看

中國紡織業產業安全形勢分析與評估

2009年11月25日10:56 | 中國發展門戶網 www.chinagate.cn | 給編輯寫信 字號:T|T
關鍵詞: 胡江云  趙書博 紡織業 紡織

視頻播放位置

下載安裝Flash播放器

 

八、維護中國紡織業產業安全的政策措施與建議

(一)分階段、分步驟維護中國紡織業產業安全

1、產業結構調整與產業安全的關系

從長期來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進行產業結構調整,有利于優化產業結構,促進產業升級,提高產業防御各種風險的能力,最終提高產業競爭力和國家競爭力,有力地維護了產業安全。

另一方面,對于中國這樣一個發展中大國,人口眾多,產業發展不平衡,地區發展也極為不平衡。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和產業結構調整需要一個過程,也必須付出一定的代價和成本,要兼顧經濟增長和社會發展,甚至要付出必要的代價,維護產業安全和國家經濟安全。

2、分階段、有步驟維護中國紡織業的產業安全

一是,跟蹤產業的國內和國際市場中的發展狀況,及時判斷其競爭力變化情況,動態調整其產業安全等級地位,有力地維護中國紡織業的產業安全。

二是,保持轉變發展方式目標不變的壓力,有保有壓地分階段、有步驟的進行發展方式轉變,促進和維護中國紡織業的產業安全。第一步,繼續保持現有的國際市場,不能輕易丟掉國際市場。第二步,將轉變發展方式進行分解,具體落實到產業鏈上每個環節,落實到產品的每個生產工藝;鼓勵產業重組,企業并購,優勝劣汰,發揮規模效應等優勢。第三步,隨著技術進步和經濟快速發展,進行整體推進發展方式轉變,保障產業安全。

(二)繼續實行促進自主創新政策

一是,建立公共平臺,加大研發投入力度的同時更主要提高其效率,進一步提高產業競爭力。

二是,允許符合條件的企業建設國家重點實驗室、實驗中心,參與國家重點科研項目。

三是,利用政府采購促進其發展,例如產品列入包括中央政府在內的政府采購清單,切實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采購法》規定,同等條件下優先采購國內產品。

對于中國紡織業,給予紡織新裝備、新纖維等高端產品享受高新技術產品享受的國家政策,支持紡織產業的節能減排專項研究等重大項目。紡織的高端產品,例如特種纖維材料,航天、醫用等材料,屬于高新技術產品,人們應當正確認識,給予高新技術享受的優惠政策,建議國家有關部門在重大項目給與更大的關注和支持。

(三)合理調整保障經濟貿易政策

1、穩定出口退稅政策

受美國金融風暴的影響,紡織產業出現經營困難,但是由多種因素造成的。紡織業要戰勝前所未有的困難,扭轉全行業的現有狀況,宜盡快將紡織品退稅率恢復到17%的水平。

建議保持出口退稅政策相對穩定,不宜反復調整出口退稅政策,保障中國產業的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

2調整紡織品加工貿易實轉政策

鑒于當前美國金融風暴影響日益加深,紡織品加工貿易僅占紡織品出口的24%,紡織品加工貿易實際保證金在全國的比重不大,而這些紡織企業處境十分困難,建議取消實轉或者允許B類企業出具銀行保函代替實轉,對穩定紡織出口企業就業崗位意義重大。

3、科學界定“兩高一資”產品

“兩高一資”產品是指“高耗能、高污染、資源性”產品,但是政府部門從沒有明確界定和給予具體定義,主要通過列舉法來確定“兩高一資”產品清單。

建議明確、科學界定“兩高一資”產品,正確引導地方政府和出口企業進行結構調整,避免“兩高一資”產品界定含糊不清,牽涉面太寬,轉變發展方式容易擴大范圍,難以正確引導產業健康發展。

4、保障人民幣匯率合理調整

從長期來看,人民幣升值是必然的發展趨勢。建議有步驟、分階段合理調整人民幣升值,有利于產業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

(四)加大支持中小企業的力度

中國紡織業中,中小企業數量眾多。國家應當加大支持力度,放寬其信貸要求;建立中小企業的公共服務體系,尤其是技術服務平臺,各級政府加大基礎投入等。

(五)充分發揮行業協會作用

政府部門給予紡織行業協會(商會)自主權,充分發揮橋梁和紐帶作用,及時反映行業情況、問題和企業訴求,引導企業落實產業政策;加強行業自律,避免低價出口傾銷和惡性競爭;組織應對國際貿易中的反傾銷、反補貼訴訟,促進行業有序發展。

(六)盡快落實產業調整振興規劃

根據國家實施的工業調整和振興規劃,盡快落實紡織工業調整和振興規劃。例如,對受金融危機影響較大、暫時遇到經營困難的企業,按照有關規定,實施緩繳社會保險費或降低相關社會保險費率等政策;對采取在崗培訓、輪班工作、協商薪酬等辦法穩定員工隊伍,并保證不裁員或少裁員的困難企業,允許使用失業保險基金支付社會保險補貼和崗位補貼;地方政府制定的產業扶持政策,應適當向紡織企業傾斜,加快清理各種不合理收費。趙書博(經濟學博士,副教授,首都經濟貿易大學)胡江云(經濟學博士,研究員,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此文公開發表在《國際經濟合作》2009年第6

 

   上一頁   1   2   3   4   5   6  


返回頂部文章來源: 國際經濟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