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外匯管理局局長胡曉煉12日指出,我國國際收支中有相當部分的順差出自中、低端的加工組裝及“二高一資”(高污染、高耗能、資源性)的投資及出口,今后經濟增長應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質資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進步、勞動者素質提高、管理創新轉變。
根據外匯局10月31日發布的數據,2007年上半年,我國國際收支繼續保持“雙順差”,且順差進一步擴大。其中,經常項目順差1629億美元,資本和金融項目順差902億美元。胡曉煉指出,當前我國國際收支順差規模仍然較大,實現國際收支平衡的任務依然艱巨。
胡曉煉認為,在過去幾年間,特別是十六大以來,我國經濟持續快速發展,經濟效益穩定提高,中國競爭能力不斷增強,這成為國際收支實現雙順差的基本面。他認為,國際收支大量順差是經濟運行中結構性特點的綜合反映,三次產業發展不平衡和消費投資出口發展不平衡,是國際收支順差擴大的內在原因。
就如何促進國際收支平衡,胡曉煉認為需要促進經濟增長由主要依靠投資、出口拉動向依靠消費、投資、出口協調拉動轉變,由主要依靠第二產業帶動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產業協同帶動轉變。同時,要繼續完善價格形成機制,繼續完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在金融領域要推進公平準入,改善融資環境,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減少對外資的依賴。此外,他認為今后需要轉變外貿增長方式,調整進出口結構,以有序放寬對外投資為重點,逐步實現資本項目可兌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