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金融信息安全正面臨嚴重威脅。
世界四大會計師事務所已控制了中國的會計審計業,中國企業發生的一些問題很難說與此無涉。
我們的許多大企業和銀行已沒什么商業秘密可言。
世界四大會計師事務所之一的KPMG,中文成為“畢馬威”。
8月28日,中央領導同志集體學習,安排的內容是關注世界金融形勢和深化我國金融體制改革。這是繼年初全國金融工作會議之后,高層再次聚焦于金融領域。根據有關部門的總結,我國金融改革的成績可謂靚麗:國有商業銀行改革取得突破性進展,農村信用社產權制度和內部機制改革穩步推進,資本市場基礎性制度建設得到加強,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的改革順利實施……按理說,有了這么一大堆成績,中國的金融安全理應能得到很好保障了,中央領導不必對金融放心不下。然而事實是,中國的金融風險與報道的金融改革成績一樣不斷上升。
風險叢生
高層聚焦于金融風險,并非偶然。除了美國冷不丁鬧了個次債危機、引起國際金融市場一片恐慌外,大凡稍有理性的人,都會對中國股票市場、房地產市場、外匯市場所累積的風險惴惴不安。他們擔心的不只是一般的市場風險,更是監管者對這些風險的判斷以及應對措施。
中國現在的金融風險,除了普遍關注的金融市場風險外,另類金融風險——不當開放帶來的金融信息風險則被普遍忽略。信息是信息時代的關鍵要素,金融信息是金融市場的稀缺資源。一個有效的金融信息,足可令金融市場潮起潮落,相關財富轉瞬間即實現重新分配。因此,有效金融信息不僅是金融監管當局、金融機構以及投資者孜孜以求的一般要素資源,更是企業與企業之間、國家與國家之間競爭的戰略資源。國際金融機構、金融大國都通過各種途徑盡其所能地獲取有效金融信息。
中國金融信息安全正面臨日趨嚴重的威脅,集中表現在:世界四大會計師事務所已經控制并試圖壟斷中國的會計審計業,三大評級機構在中國的積極展業如入無人之境,國際投行對中資企業境外上市的咨詢承銷已形成壟斷,國際戰略投資者的引進使中資金融機構的投資經營活動近乎無密可保。由于篇幅所限,本文只集中論述四大會計師事務所對中國信息安全的影響。
天賜良機
與信用評級機構一樣,會計師事務所是一個非常特殊的金融服務行業,通常被看成是金融服務的中樞。1932年《財富》雜志推出的排行榜,首次凸顯出“八大”會計師事務所,后來合并為“六大”、“五大”,即普華永道、安達信、安永、畢馬威、德勤,清一色的美資。由于它們擁有悠久的歷史、完善的管理制度、遍布全球的業務網絡、全方位的服務以及許多成功的案例,“五大”成為國際知名品牌。上世紀90年代初,“五大”陸續登陸中國大陸,獲準在華設立合資會計師事務所。后因安達信2001年卷入安然等大公司財務丑聞從而導致破產,“五大”變成了“四大”。
9.11后,世界經濟低迷,企業經營活動放緩,歐美資本市場的股票承銷和并購業務劇減。屋漏偏遭連陰雨。2001年美國一些巨型公司倒閉,對審計欺詐的恐懼,不僅結束了安達信的風光,也令“四大”陷入困境。然而,天佑“四大”。中國經濟高速發展,審計以及財務咨詢市場越來越大,國內市場對會計師事務所的需求前所未有,整個行業的規模幾乎每年都以不低于10%的速度增長。2001年,中國一些本土會計師事務所陸續卷入“銀廣夏”、“鄭百文”、“藍田股份”等會計丑聞,中國證監會由此頒布“補充審計16號文”,要求上市公司IPO(股票首次公開發行)及再融資時,財務報告除國內會計師事務所進行法定審計外,還必須由國際會計師事務所進行“補充審計”。一些銀行也相繼規定,貸款的公司必須到指定的外資會計師事務所進行信用審計。這里不僅有中央監管部門、大金融機構,還有一向對外資“無比友善”的地方政府。如2004年1月底,深圳市就要求深圳基礎產業國有企業年度審計工作全部由“四大”承擔。借助這些優惠政策,“四大”在中國狂飆突進。
中國注冊會計師協會發布的“2004年度會計師事務所全國百家信息”顯示,普華永道中天、畢馬威華振、德勤華永、安永華明分別以9億、4.3億、3.7億和3.2億元位居業務收入前四名,而位居其后的國內會計師事務所中收入超過1億元的僅有上海立信長江一家。“2005年度會計師事務所全國百家信息”顯示,普華永道中天、畢馬威華振、德勤華永、安永華明分別以12.4億、7.1億、6.5億和6.2億的收入位居前四名。根據中國注冊會計師協會的統計,“四大”在中國的業務總收入2002年為16.94億元,占該年度中國百強事務所業務總收入的38.23%;2005年占49.46%。“四大”已幾乎壟斷了中國高端會計審計業務,壟斷了我國海外上市企業的所有審計業務。在1400多家A股上市公司審計業務中,“四大”審計的資產超過40%。當中行、建行、工行分別以數億計的費用主動向普華永道、畢馬威、安永投懷送抱時,5600多家本土會計師事務所正為每筆幾萬元甚至幾千元的業務打得頭破血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