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證券報: 市場估值體系紊亂局面亟待扭轉
4月3日,在全球股市大漲的同時,A股指數雖勉強微升,但仍有1470只A股以跌勢報收,占比超過91%,其中253只A股跌幅超過9%,中國鐵建AH股價昨天也首現倒掛,A股市場估值體系幾乎到了崩潰的邊緣。與此同時,類似“從頭再來”、“第二次推倒重來”的論調開始泛起。
A股市場估值體系的紊亂主要原因在于投資人對于股票市場未來發展不確定性的恐懼,這個恐懼又因為股票籌碼供給迅速增加而被放大。在這樣的恐懼心態中,失去價值判斷能力的投資者自然會出現非理性殺跌。這個時候,沒有強有力的干預,指望市場機制產生自發性的糾錯功能已經是難上加難。市場迫切需要借助外力重塑信心。
回顧本輪股票市場的下跌,應該清醒地看到有外因更有內因。次債危機讓我們看到金融泡沫對實體經濟的嚴重沖擊,在A股市場原先整體60多倍市盈率的高估值面前,股指出現一定程度的回落有利于中國資本市場健康發展。但是在防止泡沫膨脹的同時,不能經驗地認為歐美市場在調整,國內市場就一定得作相同方向同等幅度(甚至是過度)的調整。時變則策變,我們在冷靜看到次債危機對海外金融機構產生危害性的同時,應該敏銳地感覺到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具有不同于歐美經濟的運行軌跡和周期,他們的危機絕不是我們的危機。有專家指出,對于發達國家的危機,非但不應該過于不安,反而應當視作可能的機會。如果我們沉迷在對于危機的恐懼中,不能將領先者的悲觀轉化為后起追趕者的樂觀,那么我們很可能失去一個發展中國股票市場的重要機遇。
中國證券報:業績增長減速并非暴跌首因
在外圍股市大幅上揚的背景下,滬深股市昨日依然演繹了一幕指數沖高回落、100多只個股跌停的走勢。
“這究竟是為什么?”眾多投資者十分迷惘。
在分析人士給出的種種答案中,許多理由其實似是而非。
“2月出口增速大跌,物價漲幅猛增,加劇了市場對工業企業利潤增長的擔憂和上市公司利潤增長減速的預期。”在最新的市場分析報告中,許多券商紛紛將上市公司業績增長減速解讀為最近市場持續暴跌的首因。
然而細細品味,這一論斷似乎不能成立。
中國證券報: 流動性過剩局面未根本扭轉
從2002年開始,我國出現了流動性過剩局面。經過近幾年適度從緊貨幣政策的實施,社會上流動性過剩的程度有所減輕,但仍沒有根本扭轉,產生流動性過剩的根源仍沒有消除,反映流動性過剩的各項指標仍處于高位。2008年以來,我國股市出現較大幅度調整,但這并不意味著市場的流動性格局出現了逆轉。因為支撐股市快速上漲,流動性過剩是必要條件,但并非充分條件。當前股市調整則與大小非解禁、股市快速擴容、國內外宏觀經濟形勢出現不確定性等有關。
從資金角度看,由于企業資金狀況相對去年有所緊張,利潤增長速度有所放緩,居民儲蓄資金減少向股票市場轉移,1-2月份各項存款增加1.56萬億元,比去年同期多增5647億元,股市資金的有效供給下降,導致股市內出現資金相對供給不足的現象。而由于我國股票市場尚未引入杠桿操作,股市波動并不會直接影響社會信用創造,因此不會導致社會流動性格局的根本逆轉。
證券日報: 穩定當前股市需要各方共同努力
股市最核心的矛盾是供需矛盾,投資者信心的基礎是“三公”秩序。要把供需矛盾作為突破口,把“維護公開、公平、公正的市場秩序”作為不斷加強、持之以恒的工作主線。一段時間以來,市場各方對上市公司再融資和股改后的限售股解禁流通兩個問題十分關注。
“標本兼治,遠近結合,內外并重”,是我們推進證券市場改革開放和穩定發展必須堅持的原則和方向。結合國內外經濟形勢,對內針對通貨膨脹壓力和物價上漲壓力,對外針對油價高企和美元不斷貶值,需要在確保國家整體利益的前提下,圍繞確保今年經濟社會發展的整體目標,穩妥把握證券市場改革的力度和節奏,努力做到市場平穩發展。在解決一些突出矛盾時,要把握政策性,增強藝術性。
越是在深化市場化改革的時期,越要強調維護公開、公平、公正的市場秩序。面對亟待解決的市場結構不合理、上市公司治理結構和內部約束機制仍不健全、部分市場參與者守法意識弱、信用建設程度低、投資者整體風險意識不強等一系列問題,需要在法治原則和軌道上,通過深化改革來逐步解決。而依法嚴厲打擊市場操縱、內幕交易行為,提高各方面的信息披露水平,是維護“三公”市場秩序的十分重要的環節。在這方面,還可以做很多的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