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經濟進入調整期后,人民幣匯率走勢的不確定性將增加,匯率變動將成為經濟決策與預測的重要考量因素。
自2007年9月以后,人民幣匯率出現了加速上升趨勢,逐日迫近7:1的市場心理關口。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加速上升,既是人民幣向市場價值的回歸,也反映了近期國際國內經濟形勢的劇烈變化。
預計今年內這一升值趨勢有望繼續保持,但從中期來看,決定人民幣幣值的諸多基礎性因素仍面臨較大不確定性,有必要為應對匯率波動做更多準備。
人民幣曲線美歐有別
自2005年7月匯改以來,人民幣匯率穩步上升,對美元匯率從初期的8.11上升至今年4月1日的7.02,升幅達到13.4%。從人民幣匯率走勢圖中可以看到,近年來人民幣對美元匯率是一條相對平滑向下的曲線。反映出人民幣升值幅度仍然處在溫和可控的區間內,但突破7:1關口已經只是時間問題。
匯改以后,市場一直對人民幣升值有較高預期,多家著名國際金融機構對人民幣對美元的合理匯率預測從6.5:1到5:1不等,均高于目前匯率。人民銀行適度減少了對于外匯市場的干預,人民幣匯率幾乎是一路向上達到目前水平。
由于人民銀行將人民幣對美元匯率每日波動幅度限定在千分之三以內,使得人民幣升值步伐比較穩健,沒有出現短期內急速上升的情況。
在人民幣升值問題上,不能忽視人民幣對其他貨幣的匯率,特別是對歐元的匯率,這一點在美元匯率出現大幅波動時期尤顯重要。自2006年1月以來,人民幣對歐元匯率逐步震蕩走低,從9.79:1下調至今年3月的10.97:1,貶值幅度達到12.1%。而同期美元對歐元匯率則大幅下挫約31%。歐元的相對走高,主要并非源于歐美之間的經常項目余額的變化,而是國際資本為規避美元風險而流向經濟形勢相對穩定的歐元區的結果。同期歐盟與中國的經濟和貿易聯系并沒有發生異常,說明歐元對人民幣的升值來自于美元貶值的間接效應。
根據以上情況評估人民幣近兩年以來的匯率變動,可以發現人民幣對美元的匯率在穩步走高,對歐元匯率則震蕩回落,但是相較于美元對歐元的匯率走勢,人民幣的匯率變動趨勢更為平緩,對于宏觀經濟的沖擊比較小,這是市場人士所樂于見到的情況。
對美元匯率年內仍將加速上行
一種貨幣的幣值決定于本國和外國對該種貨幣的供給和需求關系。在資本自由流動和浮動匯率條件下,匯率會根據供求關系的變化自行調節。由于目前我國的匯率體制仍然未能實現市場化,國際資本流動也受到限制,因此匯率的調整往往滯后于市場要求。這是其他國家要求人民幣擴大匯率浮動范圍的客觀原因之一。從目前的匯率形成機制看,貨幣當局仍然對匯率保持比較強的干預能力,但是人為干預匯率也存在操作成本和外部壓力,當操作成本過高和外部壓力過強時,貨幣當局將不得不作出某種妥協,這是本輪人民幣升值的根本動力。
根據現代匯率形成理論,匯率的變動決定于兩國貨幣收益率的相對變動。貨幣收益率的提高必然帶來本幣升值。貨幣收益率的一般代表性指標是利率,利率與經濟增長呈正相關關系,因此分析人民幣匯率走勢應當以宏觀經濟走勢為基礎。
根據國家統計局發布的宏觀經濟預警指數,我國經濟已經開始進入趨熱的區間。針對這一情況,國家制定了一系列從緊的宏觀調控政策,期望通過貨幣、財政、產業等政策措施,防止出現經濟過熱。根據溫家寶總理的政府工作報告,2008年GDP增長8%左右;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4.8%左右;城鎮新增就業1000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5%左右。同2007年相比,GDP增長率下調了3.4個百分點,物價漲幅不變,新增就業有所減少,失業率增加了0.5個百分點,經濟增長的總體水平有所下調。為保證宏觀經濟調控目標的實現,國家將加強對于固定資產投資、銀行信貸規模和土地資源的控制;為有效控制物價,可能會有限度地干預重要能源、原材料和生活必需品價格。緊縮措施無疑會幫助經濟降溫,但同時也容易帶來企業效益下降,以人民幣衡量的國內資產收益率下降等負面效果。與此同時,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和促進產業結構升級,需要相應地增加投資和財政政策扶持,與當前防止經濟過熱存在一定矛盾,如何更好地做到“有保有壓”是關乎中國經濟長期增長的大事。
外貿順差和外資流入是與人民幣匯率密切相關的兩項重要指標。自2004年以來我國外貿順差迅速增長,2007年達到創紀錄的2622億元,這一增長趨勢短期內不太容易發生逆轉。但也應注意到,我國的低附加值出口品正受到勞動力成本提高和出口退稅減少的不利影響;印度、越南等亞太地區新興經濟體勞動密集型產業的快速成長,對我國同類產品出口形成挑戰。此外,人民幣持續升值對于中國商品競爭力的不利影響正在顯現,日益增加的對外貿易糾紛和非關稅壁壘,迫使我國不得不加快對出口商品結構和對外貿易政策的調整。上述不利因素有可能對今后的出口增長形成壓力。可能的順差下降將減緩外匯流入速度,進而減輕人民幣升值壓力。
在利用外資方面,近年來我國吸引外商直接投資保持穩定,各年均在500億美元以上,除非發生重大突發性事件,否則這一趨勢不太可能突然發生逆轉。盡管如此,仍存在某些不利于吸引外資的客觀因素。比如,“兩稅合并”改革將使“三資”企業逐步失去原有的稅收優惠待遇;勞動力、土地等資源價格的提高,增加了企業生產成本;其他亞太新興國家的競爭使我國吸引外資的相對優勢有所減弱。
人民幣匯率變化與美元匯率的變化存在密切聯系。近期人民幣匯率受美元貶值影響較大,次貸危機引發的金融資產貶值和美國經濟增長放緩,促使投資者大量拋售美元資產,導致美元貶值。目前危機所產生的后果沒有完全顯現,美國經濟的恢復尚需時日,市場對于美元匯率仍普遍持悲觀態度。但已有機構預測今年以內,最快上半年美元貶值將結束。
綜觀之,美元貶值不可能長期持續。首先,美元是世界主要流通貨幣和計價單位,保持美元堅挺符合美國的長期戰略利益,美國有足夠理由恢復世界對于美元的信心;其次,美國政府有充足的財力和手段幫助金融業渡過次貸危機,并將危機的影響限制在一定范圍內,美聯儲和財政部對于貝爾斯登公司的援助已經向市場表明了這一點。第三,美國經濟尚未出現結構性問題,目前增速放緩可以看作是周期性調整以及次貸危機的負面影響所致。美國仍然是世界第一經濟強國和最大的消費品市場,這一狀況短期內很難改變。因此,盡管美元貶值仍會持續一段時間,但不太可能形成長期疲弱的趨勢。
由此分析,預計2008年人民幣將繼續升值,而且速度有可能加快。但從中期來看,人民幣升值周期已經進入后半階段,在宏觀經濟調整、順差和利用外資增速下降等因素的作用下,人民幣升值步伐未來有可能放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