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多元化的投資策略在動蕩的市場中追逐利潤,是對沖基金這一另類投資者群體的典型特征。在我國對外開放步伐加快的大背景下,我們發現對沖基金已經進入A股市場,規模估計有70億-100億美元。它們的活動提示金融監管機構加快監管改革,有效控制熱錢流動,以保證我國金融體系特別是資本市場穩定。
近年來,以亞太地區為代表的新興市場再次成為對沖基金資產配置的重點地區,據對沖基金研究公司(HFR)統計,到2007年底有超過1000只單一策略對沖基金在亞洲活動,其中92%的基金是在5年內設立或者進入亞洲的。這些基金所管理的資產在2007年增長了近110億美元。綜合各方面的數據,到2007年末,有超過1500億美元的對沖基金資產配置在亞洲,而且原來重點放在亞洲發達市場如日本的對沖基金正在逐步將資產轉移至新興市場如中國和印度,主要投資于大中華區的對沖基金規模已達到200億美元。香港和新加坡成為這些基金的聚集地,目前兩地分別有至少10只和9只管理資產超過10億美元的大型對沖基金進駐。
我們采用Credit Suisse/Tremont(CST)對沖基金數據庫和Eurekahedge亞洲對沖基金數據庫所公布的對沖基金收益數據,結合大陸、香港和臺灣地區的股票、債券、期貨、房地產等市場基準收益數據,測算國際對沖基金進入中國市場的規模和分布情況。我們發現對沖基金進入中國市場的總量比較有限,大約70億-100億美元,而且主要投資于A股市場。對沖基金在A股市場的投資活動并沒有表現出明顯的選股偏好,也缺少一貫的投資風格,這與對沖基金在歐美市場的活動有很大不同。可能是A股市場規模較小,不足以施展專業套利策略所致。盡管沒有發現對沖基金成規模地進入我國期貨市場和房地產市場的證據,但這并不能說明沒有對沖基金在上述市場活動,只不過個別基金的短期活動未必能夠在行業收益指數中得到充分反映。
對沖基金在A股市場頻繁交易和匯兌,在正常時期也許不會產生太大的負面影響,但是當宏觀經濟或者金融市場形勢發生逆轉時,這些基金大量拋售金融資產和人民幣將對我國金融穩定構成威脅。對沖基金能夠繞過我國的資本流動管制并且進入中國金融市場,說明目前的監管制度仍然存在不足,其他更大規模的國際流動資本可以利用這些監管漏洞繼續進入我國,并對我國的金融穩定構成一定威脅。
我國目前控制短期國際資本流動的手段,主要依靠的是外匯管理部門對于國家經常賬戶和資本賬戶的監督和具體項目的審核,這種管理方式的高成本和低效率,已經不能適應管理大量而頻繁的國際資金流動的需要。而且,如果再不適當調整現行監管制度,在人民幣相對資產收益持續走高的條件下,國際短期資本流入量還將繼續增加。
完全杜絕對沖基金進入我國市場在技術上面臨較大困難,因此采用以往的禁止性措施未見得能夠收到良好效果,反而促使某些對沖基金利用各種途徑避開管制進入我國,一旦進入其在國內的活動成為金融監管盲區。我們建議,外匯管理與金融市場監管相結合,以控制外資向金融市場的無序流動。可考慮將對沖基金納入現有金融監管體系,提高其透明度,規定適當的投資范圍和操作策略。如在QFII制度框架下,允許符合條件的國際對沖基金進入中國境內從事有限度的投融資活動,并對這些對沖基金比照國內證券投資基金進行單獨監管,對其提出信息披露、內部風險管理、基金經理任職資格和投資者保護等方面的要求,同時禁止對沖基金未經許可進入中國金融市場。在市場波動幅度較大時,限制對沖基金的資金出入境頻率。只有采用疏堵結合的監管策略,才能夠有效減少此類基金對于金融穩定的危害。
(作者單位: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