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憂參半,不容樂觀。”在昨天召開的新聞通報會上,省經貿委有關負責人如此評價當前廣東的工業商貿經濟運行情況。省經貿委公布的今年前三季度廣東工業商貿經濟運行數據顯示,曾讓社會各界擔憂的民營經濟依然保持強勁增長勢頭,增速高于同期全省7.1個百分點,比外商及港澳臺投資企業快9.5個百分點。但是,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的效益卻大幅降低,出現了自2005年以來的首次負增長,增幅回落49個百分點。
民營經濟成為最亮點
今年1-9月,全省規模以上工業完成增加值1.11萬億元,增長13.3%,增幅同比回落5個百分點,比上半年下降0.4個百分點,但各月累計增速波動均在0.5個百分點區間內。值得欣喜的是,九大產業保持良好勢頭,實現增加值7663.9億元,增長13.7%,高于規模以上工業0.4個百分點。尤其是占全省工業近1/5的電子信息產業,增速回升較快,實現增加值1979億元,增長17.5%,有效地穩定了全省工業平穩增長勢頭。其中,手機增長39.3%,同比提高20.1個百分點;大規模集成電路增長52.6%,同比提高28.1個百分點;彩電、組合音響和激光視盤機增長11.8%、10.1%和4.7%,同比分別提高31.9、4.2和1.8個百分點。
近幾年來,廣東不斷加大對民營經濟發展的扶持力度,今年起又實施了《廣東省促進中小企業發展條例》、《廣東省民營經濟工作考核暫行辦法》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在全省21個地級以上市均組建了中小企業擔保機構,加快中小企業技術創新平臺建設,加強和改進中小企業服務。1-9月,全省規模以上民營工業完成增加值2885億元,增長20.4%,增幅同比回落3.8個百分點,但高于同期全省7.1個百分點,比外商及港澳臺投資企業快9.5個百分點。
工業利潤首次負增長
讓政府最為擔心的是,廣東工業企業的利潤出現了自2005年以來首次負增長,1-8月,全省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1599.8億元,同比下降3.08%,增幅回落達49個百分點。全省38個大類行業中,有14個行業利潤總額同比下降。全省虧損企業達10812戶,同比增長20.2%;虧損面達25.3%,同比上升3.2個百分點;虧損額343億元,同比增長87.3%。
分析認為,虧損的原因在于:一是原油加工、電力兩大行業受國際原油和煤炭價格高企影響利潤大幅下降。據企業反映,由于原油和成品油價格倒掛,煉油企業每生產1噸成品油約虧損2000元;燃煤發電機組上網成本已經超過上網電價0.063元/千瓦時。二是行業利潤總額超百億元的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業、交通運輸設備制造業、電氣機械及器材制造業、通信設備計算機及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受原材料價格高企、產品價格下調,加上上年殼牌乙烯、廣州豐田達產同比基數較高影響,實現利潤總額增幅比去年同期分別減緩55.0、68.8、44.2、35.9個百分點。三是企業融資困難,生產經營受限。9月末,全省中外金融機構本外幣貸款余額同比增長9.8%,增速同比回落11.2個百分點。據調查,今年新增貸款的60%投入大企業,中小企業有效貸款供應不足,特別是被國家列為潛在產能過剩的行業,貸款資金收緊尤甚,貸款利率也普遍上浮了30%-40%。
大部分行業后勁不足
2006年以來,廣東工業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快速下降,發展后勁不足顯現。今年1-8月,廣東工業投資同比增長10.3%,增幅比上年同期下降3.1個百分點;九大產業投資增長6.1%;企業更新改造投資增長7.4%;全省新開工項目計劃總投資負增長5.8%。9月,在電子信息產業固定資產投資由前8個月同比下降3.2%轉為增長4.2%的帶動下,全省工業固定資產投資增幅有所回升,累計同比增長12.1%,增幅比去年同期上升1.6個百分點。
與此同時,國有和"三資"工業增速下降,大部分行業增速下滑。1-9月,廣東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和"三資"企業分別完成增加值1877億元和6366億元,分別增長9.4%和10.9%,增幅同比分別回落了4.4和6.0個百分點,低于同期全省3.9和2.4個百分點。在全省37個工業行業中,有29個行業增速同比回落,其中電氣機械、紡織服裝、建筑材料、森工造紙、汽車等5大產業增速明顯減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