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7日起,由廣東省高級人民法院和省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聯合制定的《關于適用〈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勞動合同法〉若干問題的指導意見》,在廣東全省正式實施。《指導意見》規定,用人單位惡意規避與勞動者訂立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的將被認定為無效行為。
自今年1月1日起《勞動合同法》、5月1日起《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相繼實施后,我省勞動爭議呈大量化、尖銳化、復雜化的趨勢。今年1-6月,全省各級勞動仲裁機構受理勞動爭議案件數是去年同期的3倍,珠三角部分地區出現案件“井噴”現象。為解決當前因裁審標準不統一、裁審程序不銜接導致裁審效率不高等突出問題,省高院和省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近日聯合制定下發了《指導意見》,統一了裁審標準,實現了審判程序與仲裁程序的銜接、審判程序中案件管轄的銜接和新舊調處機制之間的銜接。
據了解,此次法院與勞動仲裁部門聯合發文規范勞動爭議案件處理的程序和統一裁審標準,在全國尚屬首次。
對于廣受社會關注的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問題,《指導意見》規定,用人單位惡意規避與勞動者簽訂無固定期限合同的四類行為無效:為使勞動者“工齡歸零”,迫使勞動者辭職后重新與其簽訂勞動合同的;通過設立關聯企業,在與勞動者簽訂合同時交替變換用人單位名稱的;通過非法勞務派遣的;其他明顯違反誠信和公平原則的規避行為。
對于勞動者主張加班工資,而用人單位否認有加班的,《指導意見》規定應由用人單位對勞動者未加班的事實負舉證責任。
《指導意見》還就仲裁終局案件認定、經濟補償金計算標準、支付期限,以及用人單位規章制度效力認定等問題作了具體規范。
省高院和省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有關負責人表示,全省各級人民法院、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在處理勞動爭議案件時,將堅持按照《指導原則》明確的“平等保護勞動者和用人單位合法權益、充分利用勞動仲裁資源和合理配置審判資源、合法公正及時、法不溯及既往、法律效果與社會效果相統一”的原則,發揮勞動仲裁和司法審判調整勞動關系的導向功能,繼續實行快立、快審、快執原則,依法最大限度地維護勞動者合法權益。
逼簽“工齡歸零”合同視為無效
《關于適用〈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勞動合同法〉若干問題的指導意見》,是《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勞動合同法》實施后,省高院、省勞動仲裁委制定的指導性意見,具有較強的創新性和可操作性,將為最高法院制定有關司法解釋提供重要借鑒。
昨日,省高院副院長凌祁漫,省勞動和社會保障廳副廳長、省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副主任張鳳岐就《意見》涉及的問題接受了記者的專訪。
逼簽“工齡歸零”合同無效
問:《意見》對于社會各界比較關注的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問題,有哪些具體的規定?
答:《勞動合同法》第十四條不僅規定勞動者在用人單位連續工作滿十年續約應簽訂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還規定對已經連續兩次簽訂固定期限勞動合同、用人單位自用工之日起滿一年不與勞動者訂立書面勞動合同的情形,勞動者提出續訂勞動合同的,應當簽訂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這是《勞動合同法》對《勞動法》的重要修改,是用法律手段引導用人單位簽訂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從而達到減少勞動合同短期化、保護勞動者權益的目的。根據《意見》的規定,用人單位惡意規避《勞動合同法》第十四條的下列行為,應認定為無效行為,勞動者的工作年限和訂立固定期限勞動合同的次數仍應連續計算:(一)為使勞動者“工齡歸零”,迫使勞動者辭職后重新與其簽訂勞動合同的;(二)通過設立關聯企業,在與勞動者簽訂合同時交替變換用人單位名稱的;(三)通過非法勞務派遣的;(四)其他明顯違反誠信和公平原則的規避行為。
3種社保爭議納入處理
問:《意見》規定哪幾類社會保險爭議能納入勞動爭議處理范圍?
答:包括三種類型:(一)勞動者與用人單位因養老保險繳費年限發生的爭議;(二)勞動者以用人單位未為其繳納社會保險費導致其損失為由,要求用人單位支付工傷、失業、生育、醫療待遇和賠償金的爭議;(三)勞動者以用人單位降低其繳納社會保險費的工資標準導致其損失為由,要求用人單位承擔工傷待遇損失的爭議。
問:《意見》對涉及退休人員、外國人、外國企業代表機構等特殊主體的用工關系作了哪些特別規定?
答:《意見》規定,用人單位招用已達到法定退休年齡但未享受養老保險待遇或退休金的人員,雙方形成的用工關系可按勞動關系處理;已享受養老保險待遇或退休金的人員與用人單位形成的用工關系按雇傭關系處理。外國人、港澳臺地區公民在中國內地就業產生的用工關系按勞動關系處理。外國企業/港澳臺地區企業及其常駐代表機構直接招用中國雇員的,形成的用工關系按雇傭關系處理。
勞動補償劃定參照基數
問:對用人單位可能出現轉移財產、負責人逃匿等情形的,《意見》有什么處理措施?
答:根據《意見》第十一條的規定,勞動爭議仲裁過程中,用人單位可能出現逃匿、轉移財產等情形的,勞動者可以憑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的《受理通知書》,向用人單位住所地人民法院提出財產保全申請。符合規定的,人民法院在48小時內應作出財產保全裁定,采取查封、扣押、凍結用人單位財產等強制措施。勞動者確因經濟困難不能提供財產擔保的,可提供保證人擔保。
問:如果在廣州工作的某勞動者同時提出要求用人單位支付加班費5000元、工傷醫療費6000元、解除勞動關系的經濟補償金15000元,其中哪幾項請求應屬于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終局裁決?
答:根據《意見》的規定,勞動者追索勞動報酬、工傷醫療費、經濟補償金或賠償金,其仲裁請求涉及數項,分項計算數額不超過當地最低工資標準十二個月金額的,仲裁裁決為終局裁決。以廣州市目前的最低工資標準860元作為計算基數,勞動仲裁終局裁決的上限為10320元。如果勞動者同時提出上述三項仲裁請求,其中加班費5000元、工傷醫療費6000元的仲裁請求屬于勞動仲裁終局裁決的范圍,解除勞動關系的經濟補償金15000元不屬于勞動仲裁終局裁決的范圍。
單位如否認加班須舉證
問:加班工資的計算基數怎樣確定?
答:根據《意見》第二十八條的規定,勞動者加班工資計算基數為正常工作時間工資。正常工作時間工資是指勞動者在法定工作時間內提供了正常勞動,用人單位依法應當支付的勞動報酬。用人單位與勞動者應當在勞動合同中依法約定正常工作時間工資,但約定的正常工作時間工資不得低于當地最低工資標準。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在勞動合同中約定,或在用人單位規章制度中規定獎金、津貼、補貼等項目不屬于正常工作時間工資,按約定或規定執行。
問:勞動者主張加班工資,用人單位否認有加班的,由誰來證明?
答:由用人單位對勞動者未加班的事實負舉證責任。用人單位可以使用電子考勤記錄登記勞動者的工作時間,但事先必須交由勞動者確認。《廣東省工資支付條例》規定工資支付臺賬應當至少保存二年,因此勞動者如果追索兩年前的加班工資,對兩年前的考勤、工資支付情況需由勞動者舉證證明。
勞方終止合同可獲補償
問:勞動者拒絕簽訂勞動合同,用人單位能否終止勞動關系,是否需要支付經濟補償金?
答:《意見》為引導當事人積極協商和簽訂書面勞動合同,對勞動者無正當理由拒絕簽訂書面勞動合同的,允許無過錯的用人單位終止勞動關系。自用工之日起一個月內終止的,用人單位無須支付經濟補償金;自用工之日起超過一個月不足一年,用人單位以勞動者拒絕簽訂勞動合同為由提出終止勞動關系的,仍須支付經濟補償金。
問:勞動者能否以用人單位未依法參加社會保險為由要求解除勞動合同并要求用人單位支付經濟補償?
答:根據《意見》第二十四條的規定,《勞動合同法》實施后,用人單位未按當地規定的險種為勞動者建立社會保險關系,勞動者請求解除勞動合同并要求用人單位支付經濟補償金的,應予支持,但經濟補償金支付年限應從2008年1月1日起開始計算。
問:《意見》對競業限制作了哪些規定?
答:《意見》規定,用人單位與勞動者約定競業限制的,應當在競業限制期限內依法給予勞動者經濟補償,用人單位未按約定支付經濟補償的,勞動者可要求用人單位履行競業限制協議。至工作交接完成時,用人單位尚未承諾給予勞動者經濟補償的,競業限制條款對勞動者不具有約束力。用人單位在競業限制條款中約定的違約金過分高于實際損失的,人民法院、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可以依據勞動者的請求對違約金數額予以適當調整。(本報記者陳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