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顯示,繼去年9月成為美國國債最大持有國后,我國已經連續3個月增持美國國債。但《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去年11月的數據中還發現,我國已經調整了所持美國國債的比例——減持長期國債,大量增持短期國債。
專家分析說,這表明我國央行已充分意識到美國長期國債的風險,在市場前景尚不明朗的情況下,選擇可以迅速退出的短期國債。
美國財政部最新的國際資本流動報告顯示,2008年11月,我國繼續增持美國國債292億美元,所持美國國債已達6819億美元。雖然“中國停購或拋售美國國債”的傳言不攻自破,但值得注意的是,去年11月我國也在持有美國國債期限結構上做出明顯調整,減少長期國債凈頭寸90億美元、增加短期國債凈頭寸382億美元。
“我想這表明我國央行已充分意識到美國長期國債的風險。”昨日,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和政治研究所博士張明對《每日經濟新聞》表示。
美國對外關系委員會研究員塞斯特也表示,當國債持有人縮短所持債券組合的期限時,意味著持有人放棄了部分收益率,而為自己換取迅速退出的選擇。
對于中國仍對美國國債呈現總體增持的現象,市場人士分析認為,其中原因更多是緣于“不買美元國債,那么多美元能夠做什么”的現狀。在沒有任何一國能夠取代美國、同時沒有任何貨幣能夠取代美元的時期,美元仍是“必須”的選擇。
不過,隨著中國增持的短期美國國債逐漸到期,張明認為,即將到來的美元貶值還將考驗中國決策層的外匯資產配置能力。
張明告訴記者,去年4季度以來,大量主權基金及機構資金進入美國國債市場,導致國債收益率大幅下滑;而隨著美國陸續展開的救市計劃,無論采用印鈔票還是發行國債的渠道,都會拉升國債收益率以吸引投資者,但這一舉動的直接結果將是降低了國債的市場價格,最終將會導致美元貶值。
因此,當前已有諸多經濟學家建議,應適當考慮持有大宗商品(石油穩定基金)、歐美實體公司藍籌股甚至歐洲和日本的國債,從而改變中國持有大量美國國債資產導致的與貿易和資本結構不相符合的局面。
“趁當前美國國債還有資金追捧,應該是減持的好時機”,一位銀行外匯交易員對《每日經濟新聞》表示,如果等到美元貶值時,可能市場已經對其國債不感興趣了。
也有分析人士認為,如果中國大規模減少美國國債頭寸,將導致人民幣匯率走強,從而對出口拉動型產業帶來負面影響。
但張明表示,即使中國不減持美國國債,也無法保證美元對人民幣不貶值;同時,出口疲軟更多源自外需的萎縮,“因此這方面的出口成本可能是我們必須要承受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