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一季度金融運行數據以及貨幣信貸供應情況來看,有三個信號已經開始顯露出來:信貸資金逐步進入實體經濟;貨幣工具仍會以適當節奏刺激經濟;對資本市場形成一定支撐。
央行11日公布的金融運行數據顯示,3月末M2余額為53.06萬億元,同比增長25.51%;M1余額為17.65萬億元,同比增長17.04%;M0余額為3.37萬億元,同比增長10.88%。3月份當月人民幣各項貸款增加1.89萬億元,同比多增1.61萬億元,加上前兩個月新增貸款量,一季度人民幣新增貸款已達4.58萬億元,占全年信貸指標的90%以上。
信貸資金逐步進入實體經濟
中科院世經所國際金融室副主任張斌稱,M2增速表明國內流動性充裕,這對于拉動經濟意義重大;M1保持高增長,說明企業用于投資經營的資金在增加,企業去庫存化接近尾聲。
“金融機構貸款增長明顯加快、存款增加較多,較好地滿足了經濟發展對貨幣信貸的需求”,這是央行對一季度金融運行的總體評價。
亞洲開發銀行中國代表處高級經濟學家莊健表示,信貸的高增長與此前國家4萬億元投資密切相關,體現了金融部門對國家拉動經濟的支持力度。
在貸款結構上,與前幾個月票據融資占比大幅飆升不同,3月份以及一季度票據融資占整個非金融部門貸款的比重有所下降。分析人士認為,票據融資占比的減少,說明銀行資金正逐步進入到實體經濟。
記者根據央行數據測算,3月份票據融資占比約為22%,雖然仍遠遠高出正常年份5%左右的比重,但相比1月份和2月份的38%和47%來說,已是明顯降低。
由于部分票據融資屬于企業短期借貸,此前分析人士擔心企業票據融資獲得的資金并沒有進入到生產領域。票據融資占比過多可能導致信貸增長對經濟的拉動力量減弱。
莊健說,票據融資的減少是個積極變化,說明企業生產經營活動在增加,信貸對經濟的拉動力在增強。
專家的判斷與央行的評價結果一致。
中國銀行業協會專職副會長楊再平表示,雖然信貸增長很快,但存貸比仍然沒有到75%的底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