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板有點冷?
記者:“對于創業板開戶狀況的網上調查,我們已經在新浪網的顯著位置掛了三天,讓我感到有些意外的是,以往的網上調查,一般至少都有三四萬人參與,而這一次,到目前為止只有9848人參加,這讓我感覺到,創業板有點冷。似乎這個話題,現在并不是特別引人關注,而調查的結果,也讓我們覺得創業板有點冷,一起來看一下。”
截止9月18日,一共有9848位投資者參與了此次調查,已經開戶的人占到了38.9%,沒有開戶,也不打算開戶的人占28.3%,沒有開戶,先觀望的人占到了21.1%,打算盡快開戶的人占到了11.7%,沒有開戶的投資者所占的比例則達到了61.1%,在沒有開戶的人當中,有超過一半的投資者根本不打算開戶;從這組調查來看,創業板開戶數并不樂觀。
中國股民歷來有打新股的偏好,照理說,創業板盤子小、漲跌空間大,又正逢啟動伊始,更對投資者的胃口。可從七月十五日證券營業部開始受理創業板開戶申請以來,兩個月時間,真正開戶的投資者還是少數。為什么會出現這種現象?我們來連線兩位參與調查的網友,來聽聽他們是怎么想的?
記者:“炒股時間有多長了?”
股民:“兩年不到。”
記者:“打算什么時候開通?”
股民:“等等看。”
記者:“炒股時間有多長了?”
股民:“反正還沒有開通,現在還沒有抽出時間。”
除了網上調查,我們也派出了記者到證券營業部現場去實地看看投資者開戶的情況。
記者:“從7月15號到現在,創業板開戶已經有兩個月的時間了,但是從我們網上調查的數據看來,情況并不是很理想,為了更進一步了解情況,我們來到了東興證券復興路營業部,我們注意到,四個窗口,3和4號都是為創業板開戶進行服務的,現在也有人正在辦理。”
股民:“準備開還沒開,咨詢一下,觀察觀察,先看看,不太了解,現在A股也沒有賺到錢。”
我們看到,證券營業部的辦理窗口雖然不至于無人問津,但也多少顯得有些冷清。這和創業板剛剛開始開戶的時候比起來,真是天壤之別。接下來,這段畫面就是我們一個月前在深圳和北京拍到的,一起來回顧一下。
一個月前,記者在深圳和北京的營業部也針對創業板開戶情況進行過報道,開戶大廳里人頭攢動,創業板的開戶十分火爆。
招商證券益田路免稅大廈營業部總經理萬長平:“第一天我們開通的時候就有50戶,50戶客戶開通了創業板。”
萬長平:“平均每天就開30、40戶,這樣子一個概念。”
國信證券紅嶺中路營業部副總經理劉英霞:“應該會很多,我們估計有70%左右能來開通創業板。”
但是現實的情形,卻和這位營業部副總當初樂觀的預計相去甚遠。現在離創業板開戶的時間只剩一個多月,深交所統計,目前創業板的開戶率僅在7%左右。早在8月份,管理層就下發了《關于進一步推進創業板市場投資者適當性管理相關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加快創業板開通速度,與此同時,券商們也都紛紛對各營業部的創業板開戶下達了任務。這給營業部經理們帶來了不小的壓力。
現在離創業板開戶的時間只剩一個多月,而深交所的統計顯示,目前創業板的開戶率僅在10% 左右。早在8月份,管理層就下發了《關于進一步推進創業板市場投資者適當性管理相關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加快創業板開通速度,與此同時,券商們都紛紛對各營業部的創業板開戶下達了任務。
東興證券復興路營業部的客戶經理戴軍:“25%,完成10%吧。”
戴軍告訴記者,現在幾乎所有的券商都開設了周六周日創業板開戶的專場,不少營業部都在采用打電話,發短信的方式,通知用戶如果有意開通創業板就盡快開戶。
戴軍:“周六日開放,每天逐漸增加,上周六70多個,這周六日共70多個,數量比較理想。”
最近幾天,受到創業板首批企業過會的消息刺激,開戶數量明顯有所提高,但是整體情況依然離原先的目標有差距。為了爭取更多客戶,一部分券商弱化了對創業板開戶的風險提示,按規定,A股開戶時間不足兩年的股民,營業部應該特別注意提示風險,但是,記者在信達證券北京的某營業部拍攝到,完全沒有炒過股的新手想進入創業板,這位工作人員聽到后的第一個反應,并不是提醒客戶注意可能的風險,而是非常積極地表示開戶沒有任何問題。
股民:“沒有開過A股的話能直接投嗎?”
工作人員:“可以,重新開一張股東卡,重新開戶,在我這開戶,簽協議書,可以做。”
究竟是什么原因讓人們對創業板保持觀望?
眼下各家證券營業部都在想方設法拉投資者,到他們那里開設創業板賬戶。這種情形在中國證券市場近20年歷史上,還真是十分少見。到底是什么原因,讓人們對創業板保持觀望?各路投資者又對即將開啟的創業板市場抱著什么樣的態度?我們來分別了解一下。
在調查中,記者發現,一些炒股多年的老股民,在創業板剛一開通,就開了戶。
仁大姐告訴記者,創業板開通的相關消息,立即帶動了大批的創投概念股表現強勁,自己也在這類板塊中取得了約30%的回報,所以她對投資創業板非常積極。相比之下,炒股時間不長的股民,對于創業板開戶的態度則以觀望為主,那么是什么因素,使得他們遲遲沒有開戶呢。從網上調查的結果顯示,主要的因素有三個:主板沒有賺到錢,所以更無心考慮創業板,這部分人占到調查人數的35.7%,而另一項主要因素是擔心將來創業板遭到惡炒,風險太大,這項占到了18.7%。
股齡超過18年的老安,也在第一時間開了戶,但是,他卻并不支持周圍的親朋好友參與創業板。
看來,不少投資者對創業板的高風險還是心存疑惑。不過,同樣是做投資,在創業板市場上,風險投資和個人投資者所扮演的角色卻完全不一樣。從理論上上,它們會更期待自己先期投入的中小企業能順利上市,這樣它們就能夠拿著豐厚收益順利從創業板上退出。那么實際情形是不是這樣?創業板開通了以后,會不會出現風投大量套現的行為?我們再來聽聽美國國際數據集團常務副總裁熊曉鴿的觀點。
美國國際數據集團,IDG 是全世界最大的風險投資公司,作為IDG集團亞洲區總裁,熊曉鴿曾經對搜狐,百度,等企業進行成功的風險投資。在1999年,熊曉鴿負責的一只基金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達到了6倍的增值額,在當年超過了大部分美國同行的業績。而在創業板目前已經申報材料的149家公司里,有五家公司都有IDG的風險投資。
記者:“如果這四家公司成功登陸創業板,IDG公司對他們的投資回報,有什么樣的預期?”
熊曉鴿:“也就是說在中國沒有創業板的時候,我們只依靠國外的納斯達克,甚至有一些在香港的創業板上市,我們還創造了比我們美國同行更好的業績,那么現在加上中國的創業板,我覺得沒有理由會懷疑,我們會做的更好。”
記者:“那么企業上市后,達到一個什么樣的投資回報率,你們可能就退出了?”
熊曉鴿:“所以風險投資商一定要退這是肯定的,可能有的時候,你覺得這個公司可能上市以后,發展可能也不是那么好了,不太那么樂觀,反正股票過去也沒怎么漲,所以待在那個地方也意義不大,所以那個時候選擇退。”
熊曉鴿也同時提到,風險投資顯然還有另外一種退出的可能情形,如果創業板企業上市初期出現估值過高的情形,也可能引發風險投資的快速退出,這是創業板開通后最令中小投資者擔心的問題。也是調查中反映出來的投資者不愿意開通創業板的主要因素之一。而另一家國內著名的風險投資商松禾資本,也有兩家投資企業出現在首批報送創業板的名單中,董事長羅飛認為,不管風險投資是否退出,都不會對企業的價值產生根本的影響。投資者應該關心的,應該是企業自身的成長性。
羅飛:“我們投資的這家企業,前年的話是1000萬出頭的利潤,那去年的話是接近2000萬,那今年上半年的利潤來講超過了2000萬,那就是很明顯,那我想就是說在于已經報的這批企業里來講,應該有不少企業是這樣的。”
但是,記者也從公開資料看到,94家首批通過創業板初審受理企業名單中,有38家曾披露有風險投資、以及私募股權投資,平均投資周期僅有2——4年,其中本土創投占到了投資案例數的近七成。可見,創業板有可能成為創投資金大規模退出的新陣地,從而也可能把風險轉嫁給市場和投資者。所以,對于創業板的風險性,中小投資者進入市場前的確應該特別謹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