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北京11月1日電 中共黨報《人民日報》1日刊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政協主席賈慶林的文章《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上不斷完善和發展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分析指出了中國政黨制度的巨大優勢,以及同國外一黨制和多黨制的根本區別。
文章強調,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植根于中華民族生存和發展的深厚土壤,產生于中國共產黨同各民主黨派和無黨派人士團結奮斗的風雨征程,發展于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具有鮮明的中國特色和中國氣派。
文章從四個方面進行了具體闡述:
——政黨關系。西方兩黨制和多黨制以不同政治利益集團通過選舉和競爭掌握權力為基本特點。這決定了其政黨之間必然要為爭取選民、上臺執政而相互爭權奪利、彼此排斥傾軋。實行一黨制的國家大多不允許其他政黨存在和發展。
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既不同于西方兩黨制和多黨制那種你上我下的權力爭奪型的政黨關系,也不同于一黨制那種權力壟斷型的政黨關系,而是一種民主協商、肝膽相照的嶄新的合作型政黨關系。各民主黨派和無黨派人士自覺接受中國共產黨領導,與中國共產黨親密合作,共同致力于中國的革命、建設和改革事業。
——政權運作方式。在實行西方兩黨制和多黨制的國家里,幾百年來形成的政權運作方式是各政黨輪流執政,只有執政黨才能主導國家行政權力,在野黨或反對黨一般不能直接參與政府對國家事務的管理。在實行一黨制的國家里,由于一黨獨攬國家權力,缺少必要的監督,往往容易導致政治專制和體制僵化。
中國是一個社會主義國家,中國共產黨作為執政黨,依法長期執政,這是憲法確定的。中國共產黨真誠同黨外人士合作共事,充分聽取各民主黨派和無黨派人士的意見和建議,自覺接受他們的民主監督,努力實現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各民主黨派作為致力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參政黨,參加國家政權,參與國家大政方針和國家領導人選的協商,參與國家事務的管理,參與國家方針政策、法律法規的制定和執行,在國家社會政治生活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協調利益關系。實行西方兩黨制和多黨制的國家,由于各黨派不可調和的利益沖突,無論哪個政黨上臺執政,都不可能代表全體人民的意愿和利益。
中國共產黨始終代表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民主黨派和無黨派人士反映和代表各自所聯系群眾的具體利益和要求,都把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作為最大政治共識。同時,在同民主黨派和無黨派人士合作中,中國共產黨始終堅持照顧同盟者的具體利益,通過制定方針政策、法律法規和相應措施,保障他們及所聯系群眾的權益,并通過民主協商最廣泛地聽取社會各方面的意見愿望,最大限度地滿足社會各方面的利益訴求。
——民主形式。在西方兩黨制和多黨制下,各政黨為了贏得更多的選票,一般也會適當考慮普通民眾的意愿,但歸根到底是受壟斷資本利益集團左右的。
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以合作、參與、協商為基本精神,以團結、民主、和諧為本質屬性,是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在民主形式方面的偉大創造。中國共產黨同各民主黨派和無黨派人士就事關國計民生的重大問題進行協商,在人民政協同各民主黨派和各界代表人士廣泛協商,能夠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目標下把中國共產黨領導和多黨派合作有機結合起來,實現廣泛參與和集中領導的統一、社會進步和國家穩定的統一、充滿活力和富有效率的統一,體現了中國社會主義政治制度和政黨制度的特點和優勢。
文章指出,當今世界正處在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時期,中國正處在進一步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向前邁進,多黨合作和人民政協事業面臨著新的發展機遇。要堅持長期共存、互相監督、肝膽相照、榮辱與共的方針,總結運用和豐富發展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的寶貴經驗,不斷推進理論創新、制度創新和工作創新,進一步把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堅持好、完善好,把這一制度的優勢和作用運用好、發揮好。
詳細閱讀:賈慶林在政協成立60周年理論研討會上的講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