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二、2011年預算草案
2011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90周年和“十二五”時期的開局之年,也是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以更高的標準實施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綠色北京戰略的重要一年。2011年預算任務光榮而艱巨,要為“十二五”時期的發展打下良好基礎,推進中國特色世界城市建設。
(一)當前財政面臨的形勢
2011年的財政工作有很多有利條件,但不確定因素仍然很多,財政收支矛盾非常突出。
從財政收入看,由于首都具有服務主導型經濟特征及科技智力密集、高端資源聚集等可持續發展的優勢,加之政府實施宏觀調控和應對復雜局面的能力不斷增強,落實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將強化首都經濟增長的穩定性和可持續性,推進自主創新和產業結構深度調整將從深層次上激發企業的內生動力、發展活力和核心競爭力,預計2011年首都經濟將進一步朝著宏觀調控的預期方向發展,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勢頭將進一步鞏固,從而為財政收入增長奠定基礎。此外,2011年統一內外資企業和個人城市維護建設稅、教育費附加,將按預算外資金管理的收入納入預算管理等政策性增收因素也將促使財政收入增長。與此同時,應當看到當前國內外環境仍然錯綜復雜,經濟發展存在較多不確定性,2011年存在一些可能影響財政收入減少的因素,主要是:產業結構和國民收入分配格局的深度調整將對財源結構產生重要影響,房地產業及傳統產業等對財政收入的貢獻度預計將會減退,新興產業短期內難以形成對經濟增長和財政增收的支撐力,實施結構性減稅政策和稅制調整將加大財政增收難度,完成2011年度財政收入任務面臨巨大壓力。
從支出安排看,一是產業結構深度調整要求財政部門切實加大對科技創新、文化創意、節能減排、生產性服務業等新興產業的扶持投入,大力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二是國民收入分配格局深度調整要求充分發揮公共財政對國民收入再分配的調節作用,在相應調減有關稅收的同時,更大幅度地增加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投入,主要是繼續保持對交通、能源等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依法增加對教育、衛生、科技、文化、農業等事業的投入,加大對就業、社會保障、住房保障、交通治理、人口調控、公共安全、生態環境、保護古都風貌等方面的投入,通過完善公共服務體系、健全社會保障制度、破解城市發展難題等組合手段,提高居民收入和生活水平。“兩個深度調整”使財政支出保障的領域更廣、重點更多,特別是涉及民生支出的規模大、剛性強,而政府可調控的資金十分有限,平衡財政收支的壓力較大。
面對日益尖銳的收支矛盾,主要依靠財政收入增量提供保障已經難以滿足需要,必須從調整財政支出存量結構、統籌財政政策、完善財政管理體制機制等方面挖掘潛力和提升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