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視頻播放位置
下載安裝Flash播放器科技革命與經濟周期的耦合關系,發生在世界經濟和國家經濟兩個層次上。在世界經濟層次上,大致有兩個模型可以用來解釋它們的關系:創新周期與經濟長波周期的關系、技術—經濟范式的更迭。在國家經濟層次上,大致可從三個方面來認識它,包括發展浪潮的四階段模型、反經濟周期政策和危機管理政策等。
1. 創新周期與經濟長波周期
康德拉季耶夫和熊彼特等認為,經濟長波周期與技術發明和技術創新的周期有緊密關系(表8)。熊彼特提出了“創新周期說”,解釋經濟長波周期。
經濟長波周期 |
第一長波 |
第二長波 |
第三長波 |
第四長波 |
第五長波 |
1785~1844 |
1844~1890 |
1890~1945 |
1950~1990 |
1990~ |
|
創新周期 |
|
|
|
|
|
產業革命 主導產業 |
第一次 紡織產業 |
第二次 鋼鐵工業 |
第三次 電力工業 |
第四次 汽車工業 |
第五次 信息產業 |
技術革命
|
第一次 第二次 |
第二次 第三次 |
第三次 第四次 |
第四次 第五次 |
第五次
|
科學革命 |
|
|
第二次 |
第三次 |
|
1925年,前蘇聯經濟學家尼古拉?康德拉季耶夫在其著作《長波周期》中,研究了資本主義140年中36種價格、價值額和產品生產量指標的時間序列,提出資本主義經濟中存在著半世紀左右的長期波動,從1780年到1920年共分為兩個半長周期,1920年代正處于長波的下降波。他認為,經濟長波的產生是因為主要固定資本產品更新換代在經濟生活中所引起的長期平衡周期。
美籍奧地利經濟學家約瑟夫?熊彼特在1939年出版的《商業周期》中第一次提出,技術革新是資本主義經濟長期波動的主要起因。他用技術革新來解釋經濟長期波動的理論被后人稱為長波技術論。以熊彼特的長波技術論為基礎,以西歐現代長波技術論為主體,由包括西歐大部分長波學者和美國一些長波學者形成了三大西方長波學派之首的現代長波技術論學派。這一流派高度強調科學技術對經濟發展的重要性,以及政府科技政策對科學技術發展的促進作用。在這一流派中,英國克?弗里曼的勞工就業長波論,美國格?門斯的長波變形模式論,荷蘭范?杜因的創新壽命周期長波論都是具有代表性的長波理論。他們都把基礎技術創新看作制動長期波動的主要杠桿和最根本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