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確評價一個國家的人權狀況,應當用全面、歷史和發展的眼光考察問題。人權狀況的發展是一個歷史過程,必然受到歷史、社會、經濟、文化等條件的制約。由于各國歷史背景、社會制度、文化傳統、經濟發展狀況存在著巨大差異,各國對人權的認識往往并不一致,人權的實施方式也各不相同。評價一個國家的人權狀況,不能割斷該國歷史,不能脫離該國國情,更不能按照某種模式或某個國家和地區的情況簡單套用。對于中國的人權狀況,也必須結合中國的歷史、國情和發展態勢來作出客觀評價。
1949年以前的中國,在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三座大山”的壓迫之下,廣大人民群眾飽受欺凌和苦難。鴉片戰爭以后的100多年間,中國人民一直把推翻“三座大山”的壓迫和爭取人權作為自己的奮斗目標,前仆后繼,流血犧牲,進行了長期艱苦卓絕的斗爭。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后,人民當家作了主人,中國的人權狀況發生了根本變化。中國政府從自己的歷史和國情出發,始終將解決人民的生存權、發展權問題作為頭等大事和緊迫任務。經過50多年的努力,中國經濟社會發生了巨大變化,不僅人民的溫飽問題已經得到基本解決,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而且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人民依據憲法和法律所享有的公民權利、政治權利以及經濟、教育、文化、社會等權利也更加完善和廣泛,中國的人權狀況發展到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
中國是發展中國家,由于歷史及經濟發展水平等原因,人權狀況還存在許多有待完善的地方。例如,中國目前還有2600多萬人尚未脫貧,中國人民所享有的各項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有待繼續提高。從這個意義上說,繼續促進人權的發展,努力達到社會主義所要求的實現充分人權的崇高目標,仍然是中國政府和中國人民的一項長期歷史任務。
因此,客觀、公正地看待中國的人權狀況,可以這樣來概括:中國政府和中國人民為爭取、維護和改善人權進行了長期艱苦的努力,取得了巨大的歷史成就;由于歷史及經濟發展水平等原因,中國的人權狀況還存在著一些不盡如人意的地方,有待于繼續提高和改善;對于存在的問題,中國政府和中國人民正在積極采取措施加以解決,中國人權狀況的發展態勢是良好的。(中國人權研究會供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