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碧波萬里、鳥飛魚躍的渤海正逐漸變成一座巨大的"污水池"。面對海洋環境專家"渤海可能變成'死海'"的警告,國家四部局聯合海軍、環渤海四省市于2001年開出了價格555多億元、三個療程15年的《渤海碧海行動計劃》"藥方",但卻在"群龍鬧海"的治理格局下遭遇"失效"尷尬,渤海"中毒病情"繼續惡化。
渤海素有我國"魚倉"和"海洋公園"之美譽。然而,隨著環渤海地區經濟快速發展,昔日碧波萬里、鳥飛魚躍的渤海正逐漸變成一座巨大的"污水池"。
面對海洋環境專家"渤海可能變成'死海'"的警告,國家四部局聯合海軍、環渤海四省市于2001年開出了價格555多億元、三個療程15年的《渤海碧海行動計劃》"藥方",但卻在"群龍鬧海"的治理格局下遭遇"失效"尷尬,渤海"中毒病情"繼續惡化。
渤海依然籠罩"死亡陰影"
2005年是"碧海計劃"第一個"療程"的結束之年,按照規劃要使渤海的污染得到初步控制。但國家海洋局近四年發布的公報數據卻顯示,渤海污染整體呈惡化趨勢。
記者從天津市海洋局了解到,2005年天津市近岸海域污染狀況較2004年加重,輕度、中度、重度污染海域面積分別比上年增加約190、580、300平方公里。在對北塘、大沽兩個重點排污口臨近海域的生態環境監測與評價結果表明,115平方公里的海域內全部為劣四類水質(重度污染)。
天津市海洋局海洋環境處處長張士琦說,"天津約3000平方公里的近岸海域,沒有一處能達到清潔海域水質標準的。"
天津海域的狀況是渤海污染的一個"縮影"。國家海洋局《2005年中國海洋環境質量公報》顯示,與2003年相比,渤海海域嚴重污染、中度污染、輕度污染海域面積分別增加280、2060、2470平方公里,分別增長19%、242.4%和65.5%。
"污染導致渤海漁業資源逐年減少,一些以前常見的和特有的魚類,現在都是難見蹤跡了。"提起渤海污染對漁業的影響,天津北塘漁業協會的徐永庭十分痛心。
農業部漁業局有關人士說:"現在,渤海沒有一種魚類、貝類、螃蟹能夠形成規模群帶,污染造成的危害是滅絕性的,渤海產卵場污染面積達100%。"
"海水污染不但對漁業資源造成極大的破壞,而且對水產養殖造成巨大影響,一些養殖戶納水期根本不敢納水。"北塘區水產局漁政科魏德榮說。
越治理越惡化 渤海"治污"究竟卡在哪里
國家海洋局有關人士指出,渤海污染主要來自陸源。張士琦說,流域周邊的生活用水、工業廢水和農藥及化肥污染是三大陸源污染源。此外,船舶石油產品跑冒滴漏、船舶生活污水、海上石油開采和海水養殖中的添加劑也會對海洋造成了嚴重污染。
2005年,天津市海洋局對15個入海排污口及其臨近海域的監測數據表明,天津市入海排污口總體環境質量狀況污染嚴重,100%的排污口存在超標排放現象。
"由于渤海納污的總量一定,因此即使是達標排放,如果不從總量上加以控制照樣會對海洋造成嚴重污染,更何況是超標排放。"張士琦說。
超標入海排放現象不僅發生在天津。《2005年中國海洋環境質量公報》顯示,遼寧、河北、山東超標的排污口數量分別為54個、31個和75個,分別占所監測排污口數量的65.1%、96.9%和96.2%。
十屆全國人大代表曹大正說,渤海污染治理涉及環保、海洋、海事、漁政、交通等部門,有人戲稱為"群龍鬧海"。"海洋部門不上岸、環保部門不下海,管排污的不管治理,管治理的管不了排污"的部門割據現象嚴重,往往無法形成綜合治理的合力。
天津海洋局一位工作人員說,"國家關于污水處理不達標不能排放的規定形同虛設。還有一些涉海的其他部門,由于事不關己,往往保護海洋和治理污染的意識不強。"
同時,環渤海四省市治理步調不一致也是造成渤海污染治理不見效的重要原因。張士琪認為,各個省市往往各自為戰,最終不能實現整體環境改善的效果。
此外,記者采訪中了解到,渤海污染治理收效甚微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在于一些向渤海排污的受污染河流流經多個省份,污染責任認定比較困難,容易相互推諉。缺乏區域性污染防治協調機制和河海統籌的綜合治理措施,導致流域和海域之間、區域之間污染糾紛問題突出,局部海域的環境質量難以改善。一些地區尤其是遠離海岸線的地區,覺得海洋是否污染對本地區經濟發展意義不大,面對能為地方政府帶來大量財政收入的污染企業"睜一只眼、閉一只眼"。
統籌治理 還渤海一片"碧海"
預防海洋污染,關鍵要嚴格控制污染物的排放。張士琦說,各大涉海部門應弱化部門利益,共同開展海洋環境監測和監察執法工作。海洋部門要根據渤海的海流、被污染情況及海域沿岸的工農業發展狀況來確定渤海能夠接納的污染物限度。環保部門要嚴格執行污染物入海總量和達標排放雙控制度,根據海域的污染物最大接納量來分配各個排污口污染物的排放量,同時加強對排污企業的監管力度。流域尤其是沿海省市應積極發展生態農業,減少農藥、化肥等的使用。海事、漁政、交通和海軍要采取措施防止、減輕和控制船舶及港口污染物污染海域環境。
要真正扭轉渤海污染的現狀,不僅需要所有涉海部門的努力,而且還需要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區域性河海污染統籌防治機制。曹大正建議,由中央協調構建跨行政區的渤海綜合管理協調機制,統一協調環渤海地區排污治污工作,并給予積極的資金扶持,修建跨省市的聯合污水處理廠,加強對入海口已有濕地的保護,并有針對性進行濕地生態工程建設,增強河口濕地的清污能力。
此外,由于渤海具有區域性與綜合性并存的特點,而現行的《海洋環境保護法》沒有具體規定一些可操作性條款,專家們認為,還應制定專門的渤海法,使排放污染物總量控制指標問題實現從原則規定到具體實施的轉化,明確在中央政府統一協調組織下建立環渤海各省市協調機制并成立專門的機構,明確其職責和權力,相對淡化國家主管部門直接管理的色彩。通過把渤海綜合治理的權利和責任交給環渤海的地方省市政府,從而為渤海環境執法掃除"障礙"。(記者 劉元旭 羅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