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情特殊的論調,常常被一些人用來掩蓋和回避中國的問題。我曾經在韓國和國內一位在中央某政策研究室任職的官員學者討論過日本和中國個人稅收制度的差異。這個官員認為不能用日本作為例子來比,因為中國的問題比日本復雜得多。他提出的論點是,日本是單一民族的國家,而中國有56個民族。這種論調,讓我大開眼界。我是無論如何也想不到稅制同一個國家民族有多少關聯。最近在對中國收入差距的討論中,一些學者和官員也以中國國情為依據,對基尼系數提出了質疑,認為0.45的基尼系數沒有反映國情,要加以修改。奇怪的是,所有要求修正的言論,都是讓基尼系數變小,不是變大。從概率論的角度來講,這本身就是一種帶主觀偏見的論調。基尼系數又不是專為中國定做的,為何一到中國就要變形?
為了分析這些新論調,有必要介紹一下這個玄而又玄的基尼系數是如何算出來的。經濟學借鑒了許多數學的理論,基尼系數就是一個例子。但是,基尼系數的計算卻非常簡單。假設一個國家有100個人,計算這個國家的基尼系數分為下面四步:1.將這100人按收入從低往高排列,第一名是收入最低的,第一百名是收入最高的;2.畫一個邊長為一的正方形,并將左下角與右上角的對角線相連;3.依次計算前十名,前二十名,前三十名……一直到前九十名所擁有的收入占整個100人的收入的比值;4.以正方形的左下角為原點,用水平邊標記累計人口,垂直邊標記累積的收入比,將在上面計算出的累計收入比值,在正方形中標出。然后,將這些點同原點以及正方形的右上角連接,就可以得到一條曲線。這條曲線被稱為勞倫斯曲線(Lorenze Cruve)。基尼系數就是對角線與勞倫斯曲線之間的面積,與對角線以下的三角形的面積之比。如果收入是均勻分布的,勞倫斯曲線就和對角線重合,基尼系數就是零,如果收入是極端不平均的,比如前99人收入為零,勞倫斯曲線就和正方形的右邊線重合,基尼系數就是1。對發展中國家的基尼系數的估算,一般是以家庭收入的抽樣調查為依據的。世界銀行在2006年世界發展報告中公布的中國0.45的基尼系數,就是基于2001年中國家庭收入的抽樣調查(還不是2006年的)。
不久前,國家統計局的一位官員提出了中國的基尼系數應打國情折扣的論點。該官員認為以基尼系數來看,農民之間的收入差距不大,城里人之間的收入差距也不大,而城鄉之間的收入差距卻大。因此,中國城鄉之間的收入差距,是導致基尼系數增加的主要原因。所以,中國的基尼系數要打折。研究收入差距的經濟學家經常用更復雜的方法將收入差距的原因進行分解,目的是為了更好地解決收入差距的問題,使解決收入差距的政策有的放矢。一個受過基本經濟學訓練的統計局官員,如果沒有偏見并且是理性的話,如果看到這種分解后的結果,應提出以解決城鄉收入差距為重點的政策建議。然而,這位官員利用分解的收入差距結果,將城鄉收入的巨大差距不算差距,予以忽視,并因此建議要對基尼系數進行外科手術的論點,真令人匪夷所思。似乎在有些人的眼里,農村人與城里人的收入差距,不算差距。而農民看看鄰居,大家都窮得差不多,也不覺得有什么差距。
一位央行的官員,提出了用購買力來調整中國的基尼系數。毫無疑問,地區價格的差異,特別是高收入地區的價格水平,一般會高于低收入地區的價格水平,會讓中國的基尼系數變小。但是,用購買力調整后的基尼系數,改變不了兩個事實。1.自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基尼系數是在不斷升高的,現在是歷史的最高點。用購買力調整后,基尼系數上升的速度要比不調整還快。因為市場經濟的發展,加速了資本、商品和人的流通,從而使地區之間的價格差距愈來愈小,而不是增大。2.區域之間的價格差距不是中國特色,在日本、美國、巴西、印度都存在。印度的兩元經濟比中國還要出名,是發展經濟學教科書上的典型案例。兩元經濟結構,是經濟發展要消滅的目標,不應成為回避社會分配不均的托詞。因此,如果將所有國家的基尼系數都用購買力進行修正,中國依然是名列前茅。
用購買力來估計收入,實際上是富人安慰窮人,或者是窮人聊以自慰的方法。購買力估計出的收入,是以消費者不流動為前提的。如果消費者可以流動,比如說北京人到西安去消費,到西安去買房,西安人去北京消費和買房,以購買力估計的收入則低估了北京人的收入,高估了西安人的收入。這就是為何東京的工薪階層可以到夏威夷瘋狂購物,而按購買力算有同樣收入的夏威夷工薪階層一到東京,就覺得囊中羞澀。經濟發展的結果是人的流動不僅在一個國家加快了,而且跨國之家的流動也加快了。按購買力估計收入,也忽視了儲蓄對未來消費的影響。中國人高儲蓄是有名的,平均的儲蓄率高達50%。在相同的消費傾向下,高收入地區人的儲蓄大大超過低收入地區。當這些儲蓄變為消費時,兩個地區的價格差異,已經減少,低收入地區的價格相對升高,而高收入地區的價格,則相對的下降。因此,高收入地區由儲蓄轉化的購買力,與低收入地區由儲蓄轉化的購買力相比,會成倍的放大。沒有一個國家用以購買力估計的國民收入,作為經濟發展的目標。
基尼系數高還是不高,不是按富人的感覺來定的。用歷史的數據進行縱向比較,用其他國家,無論是社會主義還是資本主義國家,無論是高收入國家還是低收入國家,無論是高增長的轉型經濟還是成熟的經濟體,進行橫向比較,中國會發現按基尼系數排列的位置,是高處不勝寒。如果還是搞不清這個太玄的基尼系數是高還是低,那就讀幾遍下列結果:中國收入最低的20%的人群,只擁有4.66%的國民收入;收入最低的40%的人群,只擁有13.6%的國民收入。中國現在收入差距是大還是小的答案,應該很清楚了。
(作者系日本國際大學國際關系研究生院教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