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銀行今天在京發布的最新《中國經濟季報》指出,在市場供應增長基本與需求一致的情況下,短期宏觀經濟失衡主要是外部的失衡。政策制定者仍然擔心投資過熱的問題是可以理解的,這個問題在年中曾引發了緊縮措施的出臺。但是中國的短期宏觀經濟失衡主要是外部的失衡,即急劇上升的貿易盈余。
世界銀行駐中國代表處首席經濟學家郝福滿指出:“政府希望實現的降低投資增速,從效率的角度出發是可取的,但如果沒有消費的進一步增長,則有可能加劇外部失衡。這些考慮使得在已采取降低投資增速措施的同時采取促進消費的措施顯得十分重要。”
在采取緊縮措施降低投資增速之后,GDP增速從第二季度的11.3%減緩至第三季度的10.4%。出口增長繼續大幅超過進口增長,經常賬戶盈余再創新高,因而內需增長的減緩在一定程度上被貿易對GDP增長的貢獻率上升所抵消。《中國經濟季報》認為,宏觀經濟前景依然有利于經濟增長。盡管世界經濟仍存在一些風險,但軟著陸的前景繼續看好。中國處于相對有利的位置來應對全球經濟增長的溫和放緩,全球增長放緩將促使中國整體經濟活動降溫,并減少經常賬戶盈余。在國內方面,基本條件仍然有利于經濟的持續快速增長。世界銀行預期2006年經濟增速在10.4%左右,預測2007年增速會略有放緩至9.6%。由于銀行系統存在充裕的流動性以及利潤增長率上升,投資可能會出現反彈,因此上升風險依舊存在。
中國面臨的主要經濟挑戰是實現經濟再平衡。世界銀行駐中國代表處高級經濟學家、《中國經濟季報》主要執筆人高路易說:“高投資增長和增長模式等方面的問題需要通過結構性改革來加以解決。解決造成高投資的根本原因,可以通過改善對能源、資源、土地和環境危害的定價,提高利率,通過改善公司治理和制定國有企業分紅政策來減少國有企業的利潤留成,以及減少對地方政府片面追求經濟增長的激勵。”實現經濟再平衡意味著,生產從工業向服務業轉移,更多地依靠內需,實現更公平地共享增長和更具環境可持續性的發展。這些措施不僅有助于促進再平衡,還有助于解決貿易盈余大幅上升的問題,而這一問題是中國短期內面臨的主要宏觀經濟挑戰。
《中國經濟季報》指出,在這個方面采取了一些措施,特別是降低增值稅退稅和對能源密集型產品征收出口稅,但報告認為這些措施在解決老的扭曲現象的同時又造成了新的扭曲。
《中國經濟季報》指出,雖然宏觀經濟風險看起來是可以駕馭的,但繼續減少流動性仍是很有必要的,原因是金融風險依舊存在,而且信貸的過度擴張在未來可能會帶來問題。銀行業充裕的流動性是信貸快速增長的主要原因。非FDI資本流入明顯減退,意味著為緊縮貨幣政策提供了更多的空間,盡管這些流入仍不容忽視。除了購買外匯所導致的流動性增加,金融部門的結構性變化也在推動M2的增長,可能需要央行做出更大努力,同時在短期內政府四季度支出增加也會導致流動性增加。目前匯率圍繞升值趨勢具有一定靈活性的政策可能會帶來有利的支出轉換效應,構成受歡迎的雙向風險,從而阻止投機性的資本流入。
《中國經濟季報》下載
|